返回第六十六章 无巧不成书(第1/3页)  暖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名远还是不信,摇摇头,叹息道:“你就别安慰我了,这个法子,没用……”

    李小婵见李名远情绪十分低落,一时回转不过来,念头一转,笑道:“那不如,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就从你第一次拜访的村子访起,一个一个地都走一遍。”

    反正最近地里也没多少活儿,姚士卿那里,关于育种房又一直没有消息,李小婵想,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其他村子里的庄稼情况,为不久后的杂交育种做准备。虽然衙门的府库也存有各个村子的粮食,但是大多堆在一处,难以辨别,真的采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李名远原本想要拒绝,然而想到这些年来李小婵的表现,尤其是现在竟然得到了姚士卿青睐,便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但是心里,李名远倒没有对李小婵抱多大的期望,毕竟,李小婵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能成多大事。

    第二天一大早,李名远就领着李小婵去了小康村拜访康有为。

    事先,李小婵已经从李名远那里将康有为和小康村的情况都打听清楚了,乍一听这个名字之下,她还忍不住笑了,想到清朝鼎鼎有名的“戊戌变法”来。据李名远说,因为拜访康有为的时候,是姚怀瑾领着他一起去的,所以在所有的村子里,小康村还算是比较配合的。

    走了阳光渐炽时,终于到了小康村。

    因为李小婵要借机观看小康村的庄稼,所以父女二人并没有直奔康有为家,而是绕着田埂,将小康村的庄稼都看了一遍,大多数是玉米,还有棉huā、huā生、芝麻等作物。

    李小婵一一都看了,和自家地里的庄稼从植株大小叶片色泽、种植间距、田间农人劳作的特点等都仔细做了比较,记在心里,想着回家就拿笔记下来。等到秋收的时候,再比较一下优劣。

    李名远虽然没有耐心一起仔细观察,但也不想这么快就到康有为家里挨训,是以他精神颓丧地跟在李小婵身后,也没有着急催促。

    李小婵这一看,就日上三竿很久了。

    眼见着再晚就要赶上吃午饭的点儿了,李名远才扬声催促李小婵。

    李小婵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便也没有再多留,跟着李名远穿过田地,往康有为家里走去。

    路上。遇到一个农人正在给地里施肥。可是他家田地里的玉米早就拔得比旁边地里的玉米还高了一小截。李小婵忍不住出声提醒道:“这位伯伯,我看你家的玉米已经拔节很快了,比其他地里的玉米长势都旺,你要是再施肥。只怕会疯长。今年雨水多,还常有大风,这玉米秆要是长得太高,周围又没有遮挡,只怕等大风雨来的时候,会有倒伏的。”

    那农人闻言看了看李小婵,见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陌生小姑娘,并未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但也笑着谢了。只是依旧低头施肥。

    李小婵见状也不好多说,再加上她还急着去拜访康有为,便讪讪地离开了。

    穿过田地,又走过几户人家,李名远在一处雅致的小院门口停下。门口的匾额上,书写着“康宅”两字。

    “到了。”李名远指着面前的宅子说。

    李小婵点点头,见伸出墙外的huā木枝条,分外雅致,想着不愧是举人老爷的家。

    李名远上前敲敲门,不久,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从里面开了门,问:“你们是?”

    “在下李名远,奉了知府大人之名,特来拜会康老爷。”李名远牢记李小婵的吩咐,把姚士卿先撂出来,免得人家连门都找借口不让进。

    果然,那小厮一听是奉了知府大人的命令,便先将两人让了进去,然后飞快地传信去了。

    李名远和李小婵两个人,便慢慢地朝里走,未至二门,就见那个传信的小厮又飞奔而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