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92年的第一场雪(第1/2页)  重置199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厂里开工的预计比陆远还要迟上半个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受不了这样的规章制度。不少人还笑话赵天明,不过是招工罢了,又不是给儿子挑媳妇,有必要弄这么严么?

    尤其是那些国营企业的工人,更是鼻孔朝天,打心眼里瞧不起赵天明和陆远办的这个厂。

    不过这些风光无限的国企工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向现实低头,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而他们又没有钱。家里几张嘴等着吃饭,不做事情就活不下去。

    但赵天明也不是什么人都收,那些原本在厂里就是刺头,喜欢惹事的人,对不起你最好离我远点。不过但奖罚制度挑明之后,也算是给这些工人们多了一点希望。

    在国企中,一年到头拿着死工资,旱涝保收,饿不死撑不坏。正因为这种一年到头看不见希望的缘故,所以很多工人习惯了磨洋工。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无视那些规章制度。赵天明就守在车间门口,但凡穿戴不整齐者不许入内。至于有几个在车间里说话的,给予扣工资的处罚,再严厉的直接滚蛋。

    几天一下来,大家见到是动真格的了,谁也不敢再小看这一纸条文。毕竟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谁也不想就这么砸了饭碗。

    这几天班里谈论街机的少了,大部分都在准备元旦节目,还有几个骚包的整天背着吉他上下学,手就搭在弦上摆势子,也没见弹两曲。但这已经足够了,只要吉他在身上一背,不管到哪都能赚足眼球。

    这可把赵老二给羡慕死,一个劲的埋怨陆远把他的纤夫的爱给删了,连和陆远对台词的时候都有些啃吧,心不在焉。

    气的陆远把台词本照他脑门上就一砸,“人家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一开口,还有人敢在屋子里待吗?为了同志们的耳朵,你还是委屈一下吧。”

    然后赵老二就继续看台词本,什么家里养大象,大象越来越瘦,自己越来越胖,看的他两眼发直,直在心里骂遭心的玩意,这究竟是什么词。

    “下雪了!”

    也不知道是谁嚎了一嗓子,正在对词的陆远连忙向外看去。果然窗外已经飘起了雪,大有越下越大的趋势。

    这是皖南,下雪虽然不是很稀罕,但也足够让很多人兴奋。毕竟一年到头能见到雪的也就这个把月,至于堆雪人什么玩意的,也只能想一想。

    再看楼下,已经有不少高一的冲出教室外面,在外面撒欢。看着大家的兴奋的劲,陆远也觉得自己心态年轻了不少。自从重生回来后不是忙着赚钱,就是钻研学习,如今算算日子,这都已经快半年了。

    随着下雪带来的欢愉后,就是越来越遭心的冷天。供暖的分界线沿着淮河,几乎将徽省都排除在外。一想到北方的兄弟窝在炕上,穿着短袖,陆远就越来越觉得操蛋。

    虽然他大半辈子都住在皖南,可取暖的方式多啊,除了空调之外还有油汀,到后来家里再弄地暖。哪像教室里,冷飕飕的。再加上一些没玻璃的窗户,风一吹简直要人命,最终只能拿报纸给糊起来。

    后来实在冷的吃不住了,陆远从学校外面的卫生院里面捡了一只空的盐水瓶,把里面洗一洗,再灌上开水,外面弄两层布一裹,倒也能够取暖,就是凉的的有些快,得一节课一换。

    再后来,跟风的就多了。再灌热水还得去抢,毕竟每个班就两瓶暖水壶,哪能禁得住这么多人用,自然是手快有手慢无。

    每当这个时候,陆远就有点想家了。以往天冷的时候,老陆就会从山上掘一些树根,这种老根禁得住火熬,大点的连烧个三四天都可以,就是烟多。吃饭的时候往火上面搭个铁架子,放个耳锅,再煮点菜,那滋味想想都馋嘴。

    那些本城走读的学生再次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至少每天晚上回去有暖烘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