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灾难(五)(第1/3页)  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天是民国九年最后一天,我们从天津卫正式出发了,我们的目的是救助在这次地震中受灾的同胞。路很不好走,加上已经入冬,气温都比较低,救援队很多人都不太适应这种气候。”

    一名华人商人在他的日记中记录起澳大利亚对中国海原地震进行救援行动的概况:

    “我们从澳洲一路往北,天气的变化着实让人担忧,同时也让人感到了世界文明的先进,竟然可以在短短十几天内感受到四季的气候。”

    “我有幸再一次回到祖国,有幸参与到了这次对自己同胞的救援行动,殊不知这次全球救援行动是一片流放犯人的土地上首先提出,首先做出行动的……”

    “我曾经很憎恶澳洲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但是今天我要和他们说声谢谢,他们至少在这一刻,是善良的。”

    “……民国十年元月十九,我们已经来到兰州,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北大地,相信队伍里面很多人都是如此,中国之大,值得我们这些人为之奋斗为之努力。”

    “鄙人不才,也深知自己等海外游子最大的后盾便是自己的祖国,我们哪怕常年在外,也从不敢忘却自己的身份,我们热切地盼望着祖国早日繁荣起来……”

    “我们在兰州找到了一些灾区附近的人们了解情况,其实也不能说是附近了,兰州也成为了半个灾区。”

    “兰州城内,倒塌的房屋近乎一半,简直超出想象。灾难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听闻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异常迹象,我不禁为震中地区灾民祈祷……”

    “我们在兰州当地派发了一些食物药品和被服物资,并留下了一些医生和卫士帮助城内居民,此时已下起零星小雪,我的心再次悬了起来,恐怕会有很多人身亡在风雪之中……”

    “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是对的,在前往灾区中央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目不忍视的情况,死者衣衫单薄,一动不动趴在路边算是好的情况了……”

    “差一点的无非是全身赤衤果,想来是幸存者把衣衫都拿走了。但最可怕的是身无寸缕还要被狼群野狗当做吃食!”

    “我们不止一次地驱赶走这些饥饿的畜牲,一路之上,同为故国的许多同胞泣不成声……”

    “我们没有听闻当地政府对灾民们做过什么救助,我们问了很多人,都说没有官老爷来过,我不知是灾难已经摧毁了所有,还是有别的缘由,我是对政府太失望了……”

    “……直到我们到达静宁县,我们才看到一名自称是县长的先生在带头救灾,从他口中得知,他已经尽力了,迟迟不见上头派出的救援,直到遇上我们。”

    ……

    福克斯事后总结道:“我们的队伍从澳洲出发,回到澳洲之时早已没有原来的人数,很多人因为经验不足而染上了恶疾,不治身亡……”

    “也有很多人选择继续留在当地参与灾后重建,这些人大多数是移民前来澳洲的华人……”

    “总体来说,这次是一次难得的救援经验,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

    当然难得了,福克斯因为这次的救援行动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原因是其首先、快速地对中国大地震中的灾民采取了人道主义救援,救助大量灾民。

    不过只是提名而已,正如大家所见到的那样,诺贝尔和平奖在后来早已沦为了西方国家操控下的一项扯淡的奖项。

    而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有着这种趋势,看看喽,1920年的获得者是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1921年获得者是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

    福克斯对这个提名就一种感觉——搞笑!日本人还很热心地告知了地震情况,地点,震级烈度等信息呢,还挺准确,是不是也要被提名啊?

    还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