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八章 山西流贼团灭(第2/3页)  逆天改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河以北地带肆虐多时的摇天动,曹操罗汝才,混十万马进忠,四天王李养纯,混天王,惠登相,闯踏天刘国能,扫地王张一川,革里眼,改世王许可变,射塌天李万庆,左金王何锦,兴世王王国宁,还有薛仁贵,全数被诛死,一个也没逃脱。

    对于所有这些流贼,刘仁玉都按照惯例,队长以上尽数诛杀,所有马匹全部收走,所得金银财宝还有平灭流贼的战功,都与张宗衡,许鼎臣,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还有各路官军将领分润。

    此次作战,几位公公指挥若定,当居首功,张宗衡,许鼎臣运筹帷幄,亲自统兵,亲临沙场扑杀流贼,当居次功,余下战功方才由刘仁玉和曹文诏等一干军将分润。

    至于解救下来的流民,则统一发往延绥军镇安置。

    张宗衡和许鼎臣有感于刘仁玉帮自己平息了匪患,又肯安置流民,自然是感恩戴德,严令沿路各府州县必须拿出粮食来接应这13余万前往靖边堡延绥军镇安插的流民。

    陈大金和阎思印也同发命令,说是但有接应流民着,当年辽饷全免。

    各府州县接到此等命令,再加上后顾无忧,方才愿意接济流民。

    在处理完安置流民的事情以后,张宗衡,许鼎臣,陈大金,阎思印,孙茂霖,谢文举等人又开始商量如何报功的问题。

    毫无疑问,此等剿灭山西流贼的大好喜事,头一个报上去的人肯定会让龙颜大悦,所以这里面儿自然有个讲究,有个说法。

    本来,山西地方主管的人是许鼎臣,按道理讲剿灭流贼,该当由许鼎臣上报为佳,然宣大总督张宗衡主管宣府大同,这次剿贼也是出了力的,他的官职自然比许鼎臣要高,按道理讲,他似乎比许鼎臣更有资格上报此事。

    如果这样来说,几位宫里来的宦官也有资格,他们本来就是监军,负有监察之职。

    这样比来比去,最终几位大佬最后议定,联名奏报。

    流贼主要在山西活动,剿灭流贼的事情自当由许鼎臣上报,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各依宫中资历辈分,署上各自姓名,然后再是张宗衡的姓名,再是许鼎臣的姓名,再然后才是实际上出力的刘仁

    玉,曹文诏,还有实际上没怎么出力的左良玉,张应昌等一干军将。

    似左良玉,张应昌这等军将,也就是在靖边堡军解决战斗以后,派人去分享战果而已。他们都因为碰上刘仁玉这等勤恳办事,连军功都不要的将主而感到十二万分的高兴。

    殊不知刘仁玉之志向早已不在升官儿发财上面儿,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如此这般,经过各方商议和妥协之后,山西这边儿剿贼成功的折子便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从速发往京师,给皇上看。

    似这等捷报,传输的速度自然是不会慢的,报捷的信使从太原出发,过太行山,入北直隶,再入京师,只用了四天就到了。

    似这等好消息传到兵部和阁部,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内阁首辅温体仁闻之,自是大喜过望,此二人马上就联袂前往武英殿,准备向皇上报告此事。

    武英殿之上,崇祯埋头于文牍之中,一封接着一封,不停地翻看着桌子上的奏折,这上面儿好消息不多,坏消息一大堆。

    陕西,山西,河南大旱,黄河按照惯例,又是发大水,各地的税赋拖欠的实在太多,官员们又在攻击温体仁,崇祯看了就心烦,他有时候一怒之下把好些个奏折给扔了出去。

    末了,过不了多久,又让王承恩把奏折捡起来给他看,他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看完。

    “大伴儿,昔年先皇在位的时候,官员们给魏阉修生祠,没见他们缺钱,如今为何我大明四处缺钱,朕听说,繁荣富足的江南居然还闹起了饥荒,你说这是不是荒谬绝伦。”崇祯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