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七章 平凉告急(第2/3页)  逆天改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面色严肃地对着刘仁玉和李明哲说道:“平凉知府来报,城中止有班军两千人,青壮数千,战斗力不强,恐怕不能支撑太久,特请本官发兵救援。走,快快行军,直趋平凉。”洪承畴将马鞭向南一指,催令手下官兵加快行军速度。

    平凉距离花马池有九百多里路,便是骑兵全速疾驰,也要三天时间才能到,但这样就会使救援部队过于疲劳,恐怕接战的时候,不能抵挡北虏兵锋。

    但洪承畴管不了那么多,平凉不是边地军镇之中的大城,有相对精锐的边军驻守,城中只有战斗力较低的快手,弓手和班军青壮而已,北虏虽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战斗力仍然不容小觑,若是迟几天到达平凉,导致平凉被北虏攻克,哪怕最后自己能够收复平凉,也会因为这个污点影响自己的前途。

    洪承畴不能想象平凉失守的场景,所以就只能催促自己手下的大军加快速度,快速行军。日行三百里,争取早日抵达平凉。

    洪承畴发布这样的命令,若是换了其他大明的军队,只怕未必能够做到,但靖边堡军不同,靖边堡军平素都受到了极为严苛的训练,对于强行军这等事浑然没有放在心上。

    是以刘仁玉接到洪承畴下达的三日内必须赶到平凉城下的命令时,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制帅,若不是考虑到马匹受不了,标下甚至都愿意晚上也行军,这样就可以缩短时间,这样就可以早日抵达平凉城下,尽快迎击北虏。”

    自己的手下都是被民主主义思想武装了头脑的钢铁战士,区区急行军又算得了什么。

    那李明哲听了洪承畴的命令,本来还在心里暗暗叫苦,觉得这样急行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但他发现靖边堡军没有任何怨言地坚决服从命令,且又想起金锡如的下场,便只能咬着牙,在洪承畴面前只打包票,表示自己定然会带着手下人马紧紧跟着大部队,尽快赶到平凉府城去。

    于是靖边堡军和李明哲部骑兵便加快速度,沿着官道全力疾驰,奔着平凉府城杀了过去。

    ****

    平凉城,城头上密密匝匝地站满了守城的兵丁,这些人中有穿着破旧鸳鸯胖袄的班军,还有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弓手,快枪手,还有各个大户人家的家丁,护院,镖局的武士,官府的衙役。

    平时懂点儿武艺,会点儿功夫的都在城头上蹲守着,便是平日里从不舞枪弄棒的寻常百姓,只要是二十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壮丁,也全部都被衙役们驱赶到了城头上。

    女墙后面儿的城墙通道上,摆放着虎蹲炮,石头,滚木,箭矢等防守的器具,在正对着北虏大军的城头上,还放置着一口大铜鼎,里面儿正在熬着金汁,随时准备迎击北虏的攻城大军。

    在城门上方的敌楼前面儿,站着一员穿着绿色官袍的中年人,这人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直勾勾地盯着远方四百步开外的蒙古大军,他毫无疑问是极为紧张的,因为他正是平凉府的知府,守土有责啊,若是平凉失陷,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是以他极目远望了一阵蒙古大军之后,便回过头来对着自己身边的一员做武将打扮,满脸烙腮胡子的中年武将跌声道:“刘守备,本府已经把告急文书发到了洪制帅那里,援军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你说,你能不能守到大军来援的时候?”

    那刘守备听了这句话,并不马上作答,他眯着眼睛看了看远方的蒙古大军,细细思索了一阵,方才沉声回复道:“府尊,城外的蒙古大军看起来约摸有三四万人,咱们城里的守军只有班军两千人,另外还有各大户人家的家丁护院,镖局的镖师

    这样算起来,还有您那里的差役,这样算起来,又有五百多号人,咱们这里能战的也就这些人,其余的青壮,人数倒有六千人,若是北虏没有攻上城池,倒是可以顶上几天。若是北虏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