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四章 抵达花马池(第2/3页)  逆天改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乱扔垃圾,结果被处以鞭刑,那人气不过,就亮出自己参将亲戚的身份,结果还是遭到一顿暴打。

    这个事儿让那个参将很是不爽,那个参将为了找回面子,就带领手下的人马到靖边堡去,其本意是打算给自己找回面子,谁知刘仁玉浑然不吃这一套,愣是带兵把这个参将打了个落花流水,伤亡惨重。

    从此以后,这个参将一听说刘仁玉的名字就发憷。

    刘仁玉变了,他不再谨小慎微,刻意讨好每一个同僚,他觉得自己现在或许已经羽翼丰满,显得有些跋扈。

    但他这个跋扈又有些不同,他对遵守自己规矩的同僚,仍然非常客气,对于不遵守自己规矩的同僚则极不客气。

    陕西的那帮子达官贵人或许都知道了刘仁玉的脾气,所以他们的家人在自己的地盘里尽可以无法无天,一副自己就是法律的样子,但只要到了刘仁玉的控制区,他们就又都换了一副样子,变得非常有教养,也非常守法。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关于靖边堡的神奇之处,洪承畴每天都在听说,他听的越多,心中便越是有浓得化不开的焦虑,因为刘仁玉目下的做派,不像一个武将应该做的,若是细细想来,洪承畴其实还有些暗暗心惊。

    他猛然间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整个靖边堡都处于刘仁玉的绝对控制之下,靖边堡的军队都相当于刘仁玉的私人武装,而且战斗力还强横至极,可以说放眼整个陕西,都没有一支军队能够跟靖边堡军抗衡。

    若是刘仁玉有作乱的意思,攻下整个陕西可谓是易如反掌。

    洪承畴每每想到此处,就不免暗暗心惊,他时常想着若是刘仁玉再像这样发展下去,只怕.......。

    后果很难预测,但这个事情却不是洪承畴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他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北虏寇边的问题,流贼的星星之火,随时可能燎原的问题,至于刘仁玉究竟有何等志向,究竟想干什么,都跟他没关系。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刘仁玉想造反,也最好不要在他的任上造反,他只管跟刘仁玉维持好现有的合作关系就成。

    反正现在造反的流贼多如牛毛,前不久朝廷才把山东的孔有德等一干叛军收拾好,山东可是紧靠着京师的重地,这么重要的地方,孔有德等一干叛军都祸害了大半年。

    可见大明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实在是烂到了骨子里,个人顾个人就行了。

    这就是洪承畴的感悟,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事情,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知道刘仁玉那里很是繁荣,便把陕西各地无处安置的流民都送到靖边堡去,这样就可以减少造反人群,至少在表面上营造出一种陕西在他洪承畴的治理下,一片太平的景象,让他可以离开陕西这方天地,高升到其他地方去任职就行了。

    这就是洪承畴的想法,所以尽管刘仁玉在靖边堡标新立异,大搞各种惊世骇俗的改革,也没有人管他,也没有人敢管他。

    刘仁玉并不知道洪承畴心里复杂的情感,他此时正带着手下一万精兵,外加两千运送辎重的辅兵行走在去往花马池的官道之上。

    这一万两千人的队伍,按照战车兵在外侧掩护,其余兵种在战车之内,将辎重马车夹在最里面儿的传统阵型行进。

    带着辎重马车一起走,这是靖边堡军的一贯做法。

    整个靖边堡军,除了坐在战车上的炮兵之外,其余各兵种的官兵都有马骑,机动性极强。

    一万两千人的队伍,行进在官道之上,绵延数里,走在队伍前面儿的刘仁玉回首望去,只觉得自己的队伍好似无边无际一般。

    “大帅,末将犹记得当年出征勤王的时候,咱们手底下才只有几百人,现在您看看,咱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