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六章 丘二愣子来了(第2/4页)  逆天改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巡抚丘禾嘉了。

    此君乃是兵部尚书梁廷栋着力推荐而至辽东担任巡抚的一员右佥都御史,在辽东期间因为正好赶上宁锦大捷,业绩也算突出,工作也算得力。

    本来此君背靠梁廷栋这颗大树,在外面儿历练几年,回到朝廷,在六部走一圈儿,熬熬资历,入阁拜相不是梦。

    可偏偏丘禾嘉的本家恩主梁廷栋心中觊觎吏部天官王永光的尚书之位,想找点儿黑材料,打王永光一记闷棍,自己取而代之。

    岂知王永光也不白给,找了更黑的材料,反而把梁廷栋给收拾了。

    梁廷栋即被罢免,其力主修建大凌河堡的建议也被推翻,阁部由此特下均令,着令立即停止修建大凌河堡,所有筑城夫役尽数调回蓟镇,戍守官兵也尽数撤回宁远和锦州,刘仁玉部返回陕西。看最快章节就上

    这些消息传到宁远城,作为梁廷栋门徒的丘禾嘉一夕数惊。

    按照大明党同伐异的优良传统,梁廷栋跟王永光结了梁子,丘禾嘉肯定也会被王永光整,丢官去位只在等闲之间,但丘禾嘉不想就这么退出政治舞台,他还想有所作为。

    如今,大凌河堡听说已经修的八九不离十,即将竣工,若是能守住大凌河堡,这收复疆土的功劳是无论如何也跑不掉的。

    说不定他丘禾嘉可以凭借此等功劳避过王永光等一伙人的打击,升一升官儿也未为可知。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丘禾嘉决定打折执行朝廷的命令。

    筑城夫役班军,撤就撤吧,城池动工修建也有些时日了,就用辽东本地夫役即可,只要能说动祖大寿等军将继续守卫大凌河,即便朝廷不再提供粮食盐菜,辽东自己想办法也不是不行。

    所以丘禾嘉便先行下令撤去筑城夫役班军一万四千人,另发辽东本地班军一万,给粮一万石,着他们继续筑城戍守。

    督师孙承宗觉得这等行为等于自杀,于是便建议将粮食散给筑城官兵,将他们撤回宁锦防线。

    丘禾嘉置若罔闻,而朝廷也并不出手干预,这却是因为朝廷里面儿的当道诸公都在想着,若是丘禾嘉不听朝廷命令,私自修筑大凌河堡,成功了,复土之功朝廷有份儿;失败了,就把不听命令的丘禾嘉抓起来治罪。

    左右朝廷不用再出钱粮,让丘禾嘉自己想办法去。

    丘禾嘉的这一套做派在朝廷的默许下才得以进行,但他却碰到一点儿小问题,西军将领刘仁玉仍然愿意留在大凌河守城,祖大寿却有点儿不听招呼。

    而对于祖大寿这个人,丘禾嘉很头痛。

    话说祖大寿自打勤王的时候带兵私自跑回锦州,基本上就跟朝廷结下了梁子,从此以后他是听调不听宣,时刻警惕着,到哪儿去都带着私人卫队,生怕哪天一不小心就被锦衣卫或者东厂的番子捉了去。

    也就是说祖大寿目前处于半独立状态,朝廷的命令,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拉倒。

    而丘禾嘉这厮偏偏是个控制欲很强,又很固执的人,他指挥不动祖大寿,便屡屡攻击祖大寿,说他跋扈不法,不听节制等等种种事端。

    祖大寿岂是省油的灯,自然是猛烈回击。

    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况十分激烈,好在善于和稀泥的孙承宗及时出手,留下能办实事的祖大寿,将性格古怪,跟同僚和自己关系不好的丘禾嘉调到南京去。

    就在接替丘禾嘉的孙琏还没到任的时候,偏偏出了梁廷栋丢官这档子事,于是丘禾嘉只好放低姿态,亲自到大凌河堡来劝一劝祖大寿,且看看能不能说动祖大寿,让他继续带着人守卫大凌河堡。

    如此,丘禾嘉在心里想这想那,心中很不停当地走了一路,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大凌河堡左近。

    他本来还在心里琢磨着:“大凌河堡虽说要重新修筑,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