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丰收(第2/3页)  逆天改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攻击范围再次扩大。

    东起绥德州,西至宁夏花马池,南抵延安府,北到毛乌素大沙漠,都有刘仁玉所部剿匪人马的踪迹。

    可以说经过刘仁玉所部的反复搜杀,靠近靖边堡的那一大片儿区域已然被土匪山贼定义为极不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侥幸残存的土匪山贼都搬到外地去了。

    就连这一片儿区域内有志于造反当流贼的百姓,也不都敢就地举起反旗,他们也全都跑到外地去以后才敢大大方方地烧杀抢掠。

    刘仁玉对自己大力剿匪所带来的维护治安这一附带效果毫无所感,他只对剿匪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感到高兴。

    可以说每平灭一处山寨,刘仁玉都会收获数千到数万不等的银两,这样来钱当真是快,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麻烦。

    比如说有一次刘仁玉带着手下到宁夏去剿匪,搞了几万两银子,准备往回走的时候,碰上宁夏一个地方上的千总。

    那千总听说刘仁玉等人剿匪归来,就猜到这伙子越境而来的延绥兵肯定有收获,所以他就以什么越境出兵,不合规矩之类的话来要挟刘仁玉,意思是想要点儿好处。

    刘仁玉起初也想息事宁人,就给了几千两银子,结果那千总还以为刘仁玉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就得寸进尺,想要把刘仁玉的战利品全部夺下。

    这刘仁玉是何等的暴脾气,怎么可能会同意,于是刘仁玉便下令自己的手下对那千总发动进攻。

    那千总手里的人怎么可能会是刘仁玉的对手,他被打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刘仁玉则笑呵呵地带着手下们扬长而去。

    那吃了亏的千总如何肯干休,他马上就一状告到了杨鹤那里,说刘仁玉未得调令,擅自越境出兵,有图谋不轨的嫌疑。

    可这个时候刘仁玉在杨鹤心里的印象还不错,无论是剿贼还是招抚都很有一套,再加上洪承畴也帮着刘仁玉说话。

    最后,那个告状的千总反而因为火并友军这一条受到处罚,刘仁玉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下刘仁玉的胆子愈发大了,原来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进宁夏剿贼,现在想去就去,自由的很。

    如此,在刘仁玉的大力剿匪之下,才能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入到马天君手中,让刘家堡工程和靖边堡军政两系统保持运转。

    ********

    这年七月,八月,天气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全陕大旱,滴雨未下。

    遇上这样的天气,如果没有水利设施的帮助,农田里的作物不用说,肯定是要死绝的。

    这等现象在除了靖边堡之外的陕西其他地方很是常见,因为这个时候朝廷财政崩溃,没钱组织人手疏浚水利,所以无力抵御干旱。

    可靖边堡这边儿不一样,沟渠,水车,池塘,深井,样样俱全,足以确保农田里的麦苗可以喝足水,不至于干渴而死。

    这样,到了8月底的时候,春小麦灌浆完毕,沉甸甸的麦穗挂在麦秆之上,黄橙橙的,煞是好看。

    当麦穗变作金黄之色,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到了。田间地头,都是满脸含笑的百姓在收割。

    大伙儿将田里的麦子收回去晒干,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手里还能剩下七成。这七成的粮食已然不少了。

    这是因为靖边堡的田地,灌溉充足,肥料到位,每亩的产出,肥田在400斤左右,差点儿的田在200斤左右,也就是两石或者一石,百姓们一般都有10亩地,收成就有20石到10石不等,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每家都还能剩下15石到7石不等,这足够百姓们支撑到明年小麦收获的时候了。

    当百姓们犹自为秋天的丰收而欢欣鼓舞,感谢刘仁玉的时候,马天君又拨付给百姓们专门从福建买来的土豆块茎,要求百姓们种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