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道:“主公早年曾教许多少年读经明礼,如今凡事从权,可从这些人中择优录用一批,暂缓燃眉之急,待有贤才名士再从新考核录用不迟。”
刘石也无它法,只得同意李儒的意见,令他与刘真二人考核录取。
问起春耕及军需的事情,李儒道:“主公接收南阳时,早耕已过,除部份农田已播外,大部农民根本无种下地,空闲在哪儿。通过苏管家自商雒急调粮种补上,结果部份粮种被百姓以饥饿为由吃了。又自荆州购置了一批,在官府的监督下才算落种完成。只是人口稀少,仍有许多空地,此次又补充不少人力,可惜季节已过,只能补种一些糜子了。如果全部能够收上来,除去百姓自食,南阳军卒可能还需要从外地购买几十万石才行。主公要早作准备。”
刘真道:“经此战后,南阳军已拥有正卒四万余人,刚刚补充的少年屯田军近万人。虽说夺得袁术军需不少,不过耗用也大,特别是高校尉训军严格,军卒对食物需求极大,加上公子上次所说要将陷阵军补充为三千人。这样一来,耗费更是惊人,加上苏先生购买粮食的费用,短短一月不到,从袁术所得的财物已花去过半了。因此,还需开源才是。”
停了停,思考了一下,又道:“此战出现一名少年勇士,姓魏名延字文长,义阳人。只有二十岁,南阳本地招募的,本在高校尉营中训练。因战事紧急,只训了十几天就送入典校尉军营。听典校尉讲,此人极为悍勇,只是什长身份,带着所在的什,率先突入比阳城,攻入粮仓。因功被典韦提拨为队率。”
刘石有了点兴趣,笑道:“有这样的事?将他带来我看一看。”
又道:“你所说的开源问题,也是我近段时间所想的。这南阳多河、湖,可让百姓多植麻、桑树,果树。既能换钱,又能备天灾饥荒。此事就交与文优。另外,现在战乱不断,所需兵器量大,可让百姓搜集一些损坏兵器送交官府从新炼制,既能己用,也能让苏先生贩往荆州,我想刘荆州需求不小,听说荆南四郡又出现叛乱。”
刘真迟疑一下道:“商雒的铁匠大多转移到南阳,目前已有一百多人。前段时间,袁术军的兵器我军嫌其劣质,绝大部份都交去铁器坊。只是量大,赶不过来。是否再招收一批?”
刘石皱皱眉道:“我们在商雒,只有两千正卒,又无仗打,一百铁匠显然是够了。如今正卒扩大到四万近五万了。这铁匠肯定是要扩大,最好分为几个铁器坊,方便运输,就近取用,贩售。还有,上次我军正卒的军服显然也不齐,穿着很乱,这制衣匠也得补充。该花钱的地方必须去花。”
李儒道:“是我考虑不足,准备不够,军队扩充太快。我已安排人去各县招收熟练匠人了。只是这人数需求量太大,也不能将各县的匠人全部收上来。造成百姓生活不便,能否在屯田的少年人中招收一些学徒?”
刘石道:“当然可以!我们收纳这些少年,一是看到这些少年,年纪不大,吃食耗费不小,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困难。收养他们既能训练成勇卒,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可用的人才。另外也是想通过收录这些少年,让这些少年及其父母,兄弟能对我们产生一种意同,共守商雒、南阳。”
李儒赞道:“主公思谋远虑!才有今日之勇兵。”
襄阳府。刘表望着蒯越道:“刘石与袁术之战结束了?”
蒯越道:“结束了,这袁术所用非人,叶县一路仅靠黄巾旧部。谁知这黄巾大帅彭脱竟早投到刘石军中,而更巧的是刘僻早先还是彭脱的属下,此次彭脱说反了刘僻,何仪自然不敢单独攻取叶县。纪灵的辎重粮草又被刘石劫了,纪灵接到消息,急忙退军又被刘石一路劫杀,回到九江时,只剩二千不到。”
刘表皱皱眉道:“这比阳怎回如此容易攻破?难道这纪灵空有其名,是个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