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加勒比海上的两个月亮(第1/3页)  金牛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一金牛潭

    第一章加勒比海上的两个月亮

    从迈阿密回来,已有些时日了。那是我第一次去佛罗里达。之前有关的认知,全来自电影《加勒比海盗》和《迈阿密风云》。

    半年前,我的一个名叫狄葛的高中同学,来电邀请我到他迈阿密的新居一聚。在此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来往。如果不是他的名字令人印象深刻,我大概早已将他忘记了。

    我所就读的高中,是在一个县城当中。那个县城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流行计程车服务行业。所以狄葛一转学过来,我们就立即给他取了“的哥”这个外号。

    他是一个美籍华人,因为他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在我们县开了工厂。而他父亲需要亲自过来作为技术指导。所以,他随着他父亲回到中国。

    初转学到我们学校并没有感到陌生。受西方教育影响,他性格开放,热情,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中文,并且一点也不“臭青”。所以,很快就跟我们打成一片,更受到不少女同学的青睐。直到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才又转回美国。

    我在接到邀请后的第七天,才动身前往佛罗里达。我生性喜静,极少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合露面,所以故意将行程推迟了几天。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开聚会的人流最高峰,也能享受最高规格的接待。

    迈阿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是杰克逊维尔),位于佛罗里达半岛的比斯坎湾。曾被《福布斯》杂志及瑞士联合银行评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美国最富裕城市和全球第五富城市。

    这个曾经赌博业繁荣,禁酒令的管制极其松懈的城市,没有人知道它名字真正的由来。最可能的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印第安语,译为“甜水”。因迈阿密河实际上从佛罗里达沼泽地向大西洋呈漏斗状,是这个区域的水的集中地。

    下了飞机,我没有自行四处闲逛,而是直接乘车前往这个十足富二代(他曾自称是创一代,说创业期间一毛钱也没有用他父亲的,我自然不必跟他争论)的新居。

    多年不见,我们的长相,在众多同学当中算是没有多大变化的,所以立即就认得出来,只见他兴高采烈地道:“哈喽,团长大人,怎么现在才来?他们都已经回去了。”

    在高中,我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文学社社长、记者团团长。前两个职务没有什么建树,后一个记者团团长之位是最多同学追捧的一个。我将原来仅仅十六开、单张的、仅供校内阅读的校报发展至多张四开,并向同城所有中小学推送。此方案一直延用至今。

    “那不正好?”

    “哈哈哈,早知道你会这么说,十几年不见,你竟一点也没有变。”他急急命下人帮我放好外套。

    不管我去那里,气候如何,我从不习惯携带过于繁冗的行李,只带一件外套,除非装扮上需要。

    我也笑道:“为什么要变?一种米养百种人,也许是我没有遇到什么悲剧足以令我改变我的性格。”

    “以前或许没有,这回可以有了。我要带你去看一些你不曾看过的。”

    “什么意思?”

    “不急,既然是请你来分享我的乔迁之喜,当然得好好带你参观我的新居。”

    他的新居豪华的程度自然也没有必要再赘述。我唯独喜欢的,是他临海的双回廊设计,可以270度无屏障欣赏海景。临海的房子在迈阿密比比皆是,在国内却是很多人向往的。但是住惯太靠近海边的房子就会有一点毛病,那就是一旦出差或是换了环境,听不到海水的声音,是很难睡得着的。

    然后,我们在他家的回廊上,惬意的一边品着奢华的红酒,一边听着浪潮。可是至始至终,他的神情里总闪着些“东西”,每次都只是一闪而过,倒也没有逃出我的眼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