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三章:师出何名?(第2/2页)  帝国神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设好了华贵的席子和酒案来招待他们。

    托勒密将圣枪交给本多忠胜,进入自己的座席,尽管这里距离执掌东方帝国政权的至尊之人尚远,他还是解下长剑放置在一边以示无兵刃相见之意。

    而帝国丞相张仪则拜于阶下道:“臣张仪面见始皇帝,今领西方世界之首,埃及之王托勒密觐见陛下,意在两邦修百年之好!”

    那嬴稷大约三十过半左右的年纪,正是精神抖擞,大干一番事业的年龄,他身着华丽的锦袍,黄色修饰的前襟和宽大袖口暗含了红色的回纹图案,一条盈两掌宽的玉带之下是一条充满古朴意味的腾云之龙的图案,袍脚乃是丛云与海浪的花纹,腰间选一口金柄黑漆鞘的宝剑。

    迅速夺得天下的伟大功绩使得他的脸上隐现志得意满之神态,据传闻其母宣太后已经在一年前被这逐渐强势的儿子剥夺了全力,君临天下的气势被他自发髻下连成一片的须髯彰显无余。

    他头戴一顶珍珠衮冕,綖板上玉珠下垂,好不威武华丽。

    这遮挡视线的旒在异族人眼中十分怪异,其实它配合了“充耳”,其中大有深意。

    东方朔云:“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这便是直来直去的西方人完全不懂的东方哲学:“有所闻,有所不闻;有所见,有所不见。”在理想状态下,乃是听取有利的建议,而屏蔽有害的言论的意思。

    只可惜那精妙绝伦的冕里并非是一部超级电脑用来甄别言辞。

    众人之高论,是优是劣还是需要帝王本人来进行判断。

    张仪语过,皇帝嬴稷并不答话,只是袍袖一挥,托勒密猜想大概表示的是“知道了”的意思吧。

    久侍君王的张仪自然能够通晓其意,天下至尊之人自然不会多言,这也是保持威严的一种做法。

    吝啬言辞,沉默的态度也就令臣下不好摸准皇帝的态度,不免心中打鼓,心生畏惧。

    丞相张仪入席于托勒密的对面。

    随后开始涛涛不绝地介绍起了西方国度的事情来,言语已经经过大幅简化,要说清之事仍显繁冗。

    大秦皇帝倒是稳坐不动,神情仍旧倨傲,面沉似水,完全看不出心理的变化、

    托勒密只好将目光投向他坐下左右两席望去,但见数十位文臣武将脸上神情各异,有的面带怀疑;有的现出鄙视之色;有的一脸惊诧;甚至有人已经昏昏欲睡了。

    看得出绝大多数帝国的臣民是不相信九州之外的土地有着这么广阔的疆域和繁多国度的,更不消说让他们相信大地是球形,太空之中的星星上有更加强大的文明了。

    托勒密深谙根深蒂固的世界观是难于改变的,因为这皆源自千万年来的传统经验,而张仪这个家伙明明信誓旦旦地宣称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够让秦皇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支持,同样作为生于此土地,长于此土地的人,他将以怎样的角度来说服这位强大的君主,出兵凶险的西方世界呢?

    真是令人感到好奇且担忧。帝国神纪更新速度最快。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神纪》,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