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章:亚历山大的恐怖之处(第1/2页)  帝国神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燕国与赵国的骑兵大军如同灵蛇绕龟一般,一方疾电般游走,一方抱元归一,不动如山。

    各施其道,却又都对方无可奈何。

    而此时齐军部队显然有些抵敌不住,在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的强力撕扯之下渐渐不支。

    齐军技击之士的组成尽为强横霸道之人,自古齐人隆技击,作为农民和小工商业者的普通乡民经常身揣短刃,好勇斗狠,常常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齐庄公敏锐地发现了这不仅不是缺点,反而可以大加利用。

    很快“齐庄公为勇爵”的佳话传遍齐国数十座城市,组建的持戟战士不再凭空杀人,而是找到了发挥“凶残”的舞台,凡是斩杀敌军一名者,得赏金八两,表现尤为勇敢的之人可获得“勇士爵位”。

    一时之间齐国的作战部队战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齐国之所以成为战国列强,乃是源自两次军事革命:首先便是管仲利用告子提出,孔、孟二圣均不反对并且引用的“食色性也....”的人性特点,将“妓女国有化”进行税收,充盈军费,使得齐国能够建立起一支常备化的专业军队,摆脱了农耕文明生产资料匮乏的局限。一举奠定了着名的齐桓公称霸天下的大业,其身后也获得了“华夏第一相”的无比殊荣。

    后来便是齐庄公为勇爵的高明之举。

    前者奠定了军队的常备化,后者加强了常备军的战斗力。

    如此看来先进了文化理念促进了改革思想,而先进的思想理念获得了军事能力的跃升。

    在整个地球之上的绝大部分人类仍在“树上筑巢”的时代,这便成为了华夏大地炎黄二帝的继承者的文化和文明优势。

    但面对可能是全人类迄今为止最强的征服者亚历山大来说仅仅凭借齐**队仍然无法抵挡,装备了马镫的重装骑兵成为这个时代冷酷无比的屠杀机器。

    齐军骑兵和骑射兵的堵截能够轻易地被希腊式的圆盾防守,而一旦形成肉搏战,分秒之间便被马其顿长矛刺于马下。

    缺失了马镫与坐骑之间的联系,使得双方攻击力量的差距达到了上百公斤,而躲避和抵挡对手的攻击敏捷度,至少下降两倍以上。

    手执长戟的骑兵有的虽然能够迎击对手的兵器,却仍然被巨大的冲击力掀落马下。

    而数量庞大的齐国步兵能够给亚历山大增添一些麻烦,却也仅仅只是纠缠而已。

    当特萨利重骑兵追赶上伙伴骑兵的脚步时,帝国最强的两支机动精兵合力,已经完全撕开了防线,紫色军团被裁为两截。

    亚历山大的战术目标已经达成,和面对大流士三世一样,齐国名将田单也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伙伴骑兵这柄无坚不摧的利刃。如果塞琉古的重装步兵方阵迎头赶上,二十万以上的齐军将立即处于崩盘状态。

    而马其顿方阵让亚历山大失望了,他们并没有按时抵达预定地点。

    皇帝本人一定看到了高地的哨塔之上旗语的改变,加之后续的步兵迟迟未能跟上,不需要任何线报,完全能够猜想到步兵预备队遭遇到了麻烦。

    亚历山大并非第一次遭遇这种状况,他当机立断回撤自己的重装骑兵部队。

    在他耀眼的盔甲的“指示”下,小伙子们停住了向前突击的铁蹄开始以弧形向左后方转移,且保持了整齐有序。

    看起来在与塞琉古未暇思索便摆出环形防御阵地一样,诸侯国的夹击行动在亚历山大之前的军事会议之上应有预案。

    对手骑兵大军在完全取得优势的情况之下,调转马头绝尘而去,齐军的指挥者当然清楚其中含义,田单的战术任务显然是拖住敌人最强大的机动力量。

    他立即命令先前隐藏于二线阵列之后的三百乘战车和五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