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六章: 铁血之赵(下)(第1/2页)  帝国神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惠文王改弦易辙,不再谈论联合之事,而是将交谈的重心转移到军事之上。

    “列国久闻秦军铁师之大名,诸国名将认为即便是集其他六国之力,也未必能够抵得上百万秦国之众。寡人已知那西来之敌并非西戎蛮族,看似大有来头,竟然能与秦军平分秋色,不知是何来历啊?”

    张仪心中暗道:“这是要我讲故事啊,必是要藉此机会探知秦国在战争泥潭之中已经陷入到何种地步了!”但很快,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既然大王问起,张仪实不敢欺瞒大王。那些西方东来之敌。源自十分遥远的国度,一路东进,征服了无数强大的国家。虽然其兵力数量不多,却人人皆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与列国之士兵不同的是:他们并不从事农业或是手工业的工作。”

    “哦?”此言一出,显然有些出乎赵王的意表:“那么请问丞相,他们平日未有战事的闲暇之时做些什么呢?”

    “他们的战士没有闲暇,整个漫长的青、中年时代都在不停的战斗,而战斗间歇却是进行战阵的演练和博斗训练。”

    “那么这些人的口粮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哦,寡人明白了......就像是当年的魏武卒!”赵惠文王果然保留了赵国君主对于军事的喜好和关注。

    “相似,却也不尽相同,魏武卒尚有良田百亩,长枪、刀剑均为个人筹备。而马其顿士兵则是纯粹的专业士兵,财力则来源于不断的掠夺!”张仪解释道。

    “呵呵,”赵何笑道:“寡人才知道原来如此,那西来之军杀伐不断的原因就是为了维系自己的生存而已,就像是野兽。他们的弱点便是不能容忍连续的失败,就像一只饿虎,固然凶猛异常,但长时间捕捉不到猎物便会真的饿死!”

    此时廉颇从自己的席子上站起身来,似乎反对张仪关于西方大军的言论:“魏武卒最终也并非天下无敌,对于钱粮的消耗之巨大,即便是强如魏国也是难以支撑,花费巨大资金训练的精兵,一旦在战场之上伤亡过量,便极难恢复。”

    廉颇郎朗而谈:“损失的老兵使得吴子之后的魏武卒持续衰落,直至兵败楚国境内,魏国也同时失去了霸主之位!丞相可说得就是如此状况?”

    张仪从未用此种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自然没有“战争经济学”的概念,但廉颇之言却是道出了“魏国精锐特种部队”衰落之根本原因。

    战争总要有所损耗,成本高昂的精锐士兵经不起快速的消耗。

    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不断损失,达到临界点之时,便是遭到重大失败那一刻!

    “将军之意是静待西方之敌的消耗,”张仪顺水推舟地说道:“集秦、魏、楚、齐、燕五国之兵,也却有七成之上的胜算,赵国却也能够座山观虎斗,力保赵军不失一兵一卒!”

    “那么张仪就算就此告辞,秦王王命在身,张仪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今日便准备立即赶赴韩国,觐见襄王,一俟韩国加入同盟,张仪也算是不辱使命了!”他站起身来,深鞠三躬,便准备告辞而去。

    在即将转身之前,他像是无意间随便谈起的一般说道:“我曾经目睹过西方大军的骑兵,其特殊的战法以及装备,远胜于匈奴骑兵、张仪认为并不亚于赵国铁骑,如果武灵王尚在就好了,以赵军铁骑对阵敌人,岂不快哉!”

    说罢他迈开大步向殿外走去,但此看似无意之言却引起了赵王与大将廉颇同时的注意。

    两人眼神稍一交流,便以会意,赵惠文王立即高声招呼到:“丞相留步!”

    ......

    其中道理甚为简单,张仪也确实没有扯谎:赵国经过赵武灵王之军事革新,便是从蛮族效法了“胡服骑射”之功,赵国能够在强国之间纵横游弋,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