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岁月安好(第1/2页)  种田纪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丰县气侯温暖,五月中的正午已是极热,白晃晃的日头正悬在头了句还不如叫岳先生帮着画呢,小姐便噘了嘴,还说敢说出去一个字儿,定然不饶她。

    看着小姐一副认真的样子,她虽然好奇小姐到底要干什么,可再也不敢多嘴了。

    利索的将桌上的笔墨纸砚,连带画儿都收了,刚收完,合儿从果树园旁的路上匆匆转了进来,“小姐,胡大人与岳大人来了。”

    青篱摆摆手,“他们哪天不来?别管他们。”

    话刚落音,胡流风欠扁的声音便在果园外响起,“二小姐,本官这是体察民情呢,多少人想去本官去指点一番,本官还不想去呢。”

    青篱顺着田间泥道走上大道儿,一眼见这胡岳二人皆是一身大红的官服,不由有些好笑,强忍住笑意,道:“是,司农官大人。不知这些天您体察出什么来了?”

    胡流风桃花眼一转,“体察出……‘甚好’二字。”

    青篱“扑哧”一笑,“长丰县派了你这么个司农官,这算不算是该百姓们倒霉?”

    岳行文往前走了两步,扫过她的脸,那润白如玉的脸颊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红,额前的发丝也被沁出的汗水打湿,眉头不由的轻轻皱起,轻斥道:“大热的天往里田钻什么?”

    青篱嘿嘿一笑,“这不稻子快收了,我不放心过来看看。”

    一边说一边引着这二人向潭边儿行去。

    田地干活的佃农们对这二人的到来早已不觉得新鲜,自方田清丈结束后,朱起云因大力直持清丈,受了嘉奖,后来,又有人将他的年终奏报中几样新奇的农具挖了出来,并做了试验推广,大受百姓们的好评,这才有人感叹,原来朱起云竟然是一个默默无闻,却一心为民办实事儿的好官。

    再加上皇上成立司农署正是为了研究如何提高农产,这么一来,朱起云的功劳就显得更大了,一道嘉奖圣旨下到长丰,朱县令便一跃升为庐州知府,而代知府江文远,则直接调任京城新成立的司农署。

    而岳行文便成了长丰县的县令,胡流风回京不过十天,便又颠颠的跑了回来,顺便捞了一个长丰县司农官的头衔。

    有了这个名正言顺的头衔,胡司农官公务之余便是往她的庄子里跑,美其名曰体察民情,说李小姐这万亩荒地整治得极好,本官寄于厚望,当然要常来看看。

    也就佃民们信他的这套说辞,都夸胡大人是个好官。可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人是闲得无聊,来这里打发时间罢了。

    他这一来,每次岳行文都会跟着一块儿前来,这不,前天刚来过,今天便又来了。

    胡流风不满的瞥了岳行文一眼,“行文,你呆会儿再说话,我今天找二小姐有正事儿。”

    青篱在石桌对面的长椅上落了坐,打趣儿道:“胡大人找我有什么正事儿?”

    胡流风似是颇为头痛,好一会儿才道:“那你试验田里的几亩稻子给我如何?”

    胡流风口的试验田,便是青篱在插秧时挑了最粗壮的苗和细小的苗各插了十亩地,想看看收成能差多少。两块地是一样的施肥,一样的浇水,一样的除草。

    目前看来,那粗壮的苗确实能够提高产量,估计提高得还不少呢。

    他一张口要这稻子,青篱便更奇怪了,倒是岳行文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毫不留情的指出,“你这是在作弊。”

    胡流风不满的瞪了他一眼,“那个什么试验官田又不是我搞的。关我何事?我不过是为了长丰的大局着想。”

    说到这里,青篱明白了。那试验官田刚开始没多久,便就是方田清丈,长丰县衙忙得团团转,估计那沈墨非也没什么心情往那上面使劲儿。

    笑着道:“以我看,胡大人要那几亩稻田可没什么用。有用的是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