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三零 乌拉复国(一)(第1/2页)  明末辽东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君明珠双泪流,恨不相逢未嫁时。”家宴结束后,胡若萍挽着乌云珠的手臂,回到老宅的西厢房,一路上就吟着这句诗。

    乌云珠比胡若萍早怀孕一个多月,肚子已经很显大了,她听到胡若萍念着这诗,不禁狐疑道:“若萍,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萨哈林福晋对夫君有那种想法?”

    胡若萍摇头道:“云珠,我不能肯定,但我觉得吧,萨哈林福晋老往我们家跑,今天又送这么贵重的珠宝来,再看她瞧着夫君的样子,明明地有些不寻常。”

    乌云珠沉思道:“不可能罢。她来,只是为了乌拉贝勒的事。再说,来我们家的日子里,不都是和我们在一起吗?夫君的战功,使她们姐弟对重建乌拉国的梦想满怀信心,感激也是应当的。”

    胡若萍“扑哧”一下,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道:“也是,是我多想了吧。诶,云珠,萨哈林平时都和你聊些什么?”

    乌云珠听到这话,脸色微红道:“还不是女人的那点子事,还有,房里面的事……”

    “原来和我聊的一样。”胡若萍笑道。随即在笑声中和乌云珠走进卧房。

    海州卫,战国时属于燕国辽东郡,唐高宗时设置安室州,契丹族建立的辽时称海州。

    公元1125年,女真建立的金国灭辽,改海州为澄州,后被蒙元废弃。

    大明开国,洪武初年,重新设置海州,洪武八年撤销。

    洪武九年,设置海州卫,归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

    从此,海州卫成为大明在辽东的一个重镇。

    海州卫(今海城)西面连接广宁,北面通往辽阳,南面通往旅顺,东面是分水岭大山,是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分水岭是对辽东东面群山的总称,它由东北到西南把辽东分为两半,东面大山深处,就是建州,就是长白山脉,东南是鸭绿江入海口。

    因此,海州卫在旧制度上的等级比南面的盖州卫还高上半级,军队主力、主将府第,都安排在海州卫城,所以又合称海盖。洪武九年,靖海侯吴祯同本卫指挥刘成等人给夯土城墙包上外砖以加固,整个城周长六里五十三步三尺,高三丈四尺,护城河深一丈二尺、阔三丈五尺,城门四座:东边镇武门,南边广威门,西边临清门,北边来远门。钟楼在海州卫治所东城内的山腰上,腰鼓楼在卫治东的中心大街上。城北一里是练兵教场。海州卫和海盖备御都司治所旧址都在城西北角,而海盖参将府在城东北角。

    九月中旬,马佳率领包二等二百余人,由辽阳出发,骑快马,向西南一路行进,经过鞍山驿,在古城屯休息一晚后,经过全长一百二十里的行军,终于来到了海州城。

    到海州的第一步,就是重建“马家军”,或者说重整海盖参将营。以马佳现在的眼光和过往的战绩,原有的那些个营兵,他是大部分都看不上的,所以要重新招募兵员,汰弱留强。

    这天,马佳起了个大早,他吩咐在城西和城南设置了两个招兵处后,就带领包二和一众亲兵出西门到牛庄驿。之所以到牛庄驿,是因为那里是海州卫的交通咽喉。过了牛庄驿向西,不远处就是三岔河,三岔河下游又称大辽河,三岔河会聚着从上游东北方来的浑河和太子河,又接辽河一道,形态像三叉,故称三岔河,三河会聚后,从后世的营口进入渤海。

    马佳一行人走到去牛庄驿中途上的二十里铺,歇马到铺里的小饭馆吃午饭。一进门,包二就扯着大嗓门叫道:“店家,烙二十斤饼,切十斤酱牛肉,大葱、韭黄、胡萝卜、大酱一样来三大碗!”说着把十两银子扣到了柜台上。

    “好咧!”掌柜拿起银子,喜滋滋地收进怀里,随后拉开右侧后的门帘,朝里面大喊吩咐去了。

    小饭馆是个半敞开的铺子,里外的人都不多,除了马佳一行二十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