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零一 十日谈(二)(第1/2页)  明末辽东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佳还知道,文官为什么喜欢指定车营为一百二十八辆。因为,历史上有名的车阵,就有一个是一百二十八辆——西晋马隆偏厢车阵。

    西晋时,河西鲜卑人‘树机能’率众反晋,攻占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马隆向晋武帝司马炎自荐,选募勇士3000西进平定凉州,晋武帝力排群臣非议,遂诏命其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受命后,立即招募勇士,其条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开三十六钧强弩的人,并且当场立靶测试,马隆选募勇士3500人。晋武帝命武库兵器尽供马隆挑选,并供给三年的军资。十一月,马隆西渡温水(即温围水,今甘肃武威东)。秃发树机能等部众数万人,据险阻击其前军,设伏袭击其后军。马隆作扁箱车,上置木屋,遇开阔地带则以车结营,遇山路狭窄即以木屋置于车上穿行,晋军即且战且进。面对近万敌骑,马隆指挥若定,转战千余里,大破树机能。

    马隆‘束伍法’为,每车二十五名士兵,计3200名。总兵力3500,余下300人,为斥候、先锋骑兵,戚继光车营的也是只得照此,“旗鼓、爪探、架梁、开路大小将官,应用军士二百六十八名”。这就是三千五百一营。

    明朝文官,依葫芦画瓢,搞了个三千一营、一百二十八辆车。还好,有点创新,把那五百抹去了。不过,好像又不是创新,只不过是符合了《六韬》里面的‘三千人一屯’而已。张冠李戴,刻舟求剑,贻笑兵家。

    其实,不止是明朝,宋朝文人就干这种事了。号称名著的武经总要,到处抄书。就这种水平,宋朝文人还不忘奚落一下唐朝兵家。无行文人,莫过于此。

    而且,马隆的偏厢车阵可不是一个战例而已哟,它可是寄托着古今文人的浪漫幻想的!马隆的阵型哪来的?传说是诸葛亮的推子八阵演变过来的!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可不得了,三国之后,历代文人,甭管当没当成官,发没发过财,不把诸葛亮当偶像、当标杆、当靠山的,很少耶!既然马隆是承袭的诸葛先师的遗惠,那得遵守,那得膜拜。

    不过,马佳想,这诸葛亮的底子是申商之学,自比管仲、乐毅。这里面除了管仲,都是孔子及其门徒不对付的、鄙视的“巧言令色,天性刻薄、酷吏”,怎么就成了儒家鼠辈吹捧的圣人了呢?

    哦,是的,诸葛亮当了丞相,干得不错,忠于刘氏,不造反,能兵抗强敌,民望很高,蜀中千年传颂——这几乎就是孔子一生的理想啊,尊王攘夷,一人之下。说白了,一群官迷,无天地正心,挂羊头卖狗肉的蛆虫而已。

    三月二十三日,阴。

    马佳坐在大帐中,耳听操场上的操练声,手抚茶杯,和戚金对弈手谈。

    手谈,是下围棋的雅称。行棋一般不出声,金鼓旗帜,尽在黑白对峙之中。围棋盘发展至今,已是纵横十九条,共三百六十一个点位,九个星位,上应三百六十天数,下应九州方圆,天下一盘棋,此之谓也。棋子没有花哨的名号,只是分阴阳黑白二色,从至简中衍生出至繁,珍珑棋局,呕血谱。战术运用,如同用兵,‘尖、跳、飞、断、拆”,从各种配合中尽显兵法的奥妙:兵多未必势大,也可能重滞、累赘、做不活;兵少也可尽占要点,轻灵稳固,气势庞大。

    “啪!”马佳食指、中指拈棋,把一枚黑子放在‘拆六’的位置上。

    “唔。”老将戚金摸摸下巴,望着晶莹墨绿的黑色‘云子’(1)发呆了好一会儿,抬眼瞪视马佳道:“年轻人,不要气焰太盛!立二拆三,棋理无差。你若是拆个四,也还勉强。如今倒好,你拆五,太嚣张了。”

    马佳放下茶杯,打开折扇,装比地摇摇,笑道:“嘿,戚老,这您就执着了。立二拆三,是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