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四 庙算(第1/2页)  明末辽东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感谢收藏和投票!请给点耐心,让我慢慢道来,因为各种资料整理、糅合不易。

    两天之后,马佳才知道,在奉集堡发生战斗的当天,沈阳城也遭到了后金的进攻。两万后金军从抚顺出发,一路杀到沈阳城东十里,掳掠了大量人畜,并四处散发伐明的檄文。驻守沈阳的总兵李怀信和贺世贤出动两万步骑,先在城下坚阵以待,然后谨慎齐进,不出城上炮火射程。随后,浑河南岸武靖营、虎皮驿的李秉诚和川兵,呼应北岸,辽阳的总兵李秉诚派兵北上助战,奉集堡的总兵柴国柱亦出游骑骚扰后金侧后。后金军见明军无懈可击,己方人马粮草又都不占优势,便丢弃过重的钩梯、大车,撤回抚顺。

    这一战,明军虽然斩获很少,却是萨尔浒之后第一次没有大败。这样的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在辽明军的士气,使他们对战胜后金,多了一些信心。

    就是这样不起眼的战绩,也是来之不易的。为了加强明军的战斗力,从去年八月以来,熊廷弼就用血腥的铁腕治军,斩杀了一批逃将、贪将不说,还天天督促军队训练。别人巡抚、总兵练兵,都是每天最多检阅二三百人,他则把军队分成每千人一部,每部二十队,每队选五名武艺精湛之人领头,教导其余九人操练武技,其中,光是射箭就要射一百箭到五百箭。对于完成不好、督促不严的将领,他小则责骂,大则捆打,毫不留情。因此,平时怠惰的惯了兵将都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只是摄于他的高压政策,不敢有违。

    不过,从这场战斗的结果看来,熊廷弼是对的。他极大地改变了辽东明军无的放矢、肉搏即溃的毛病,假以时日,必能训练出一只能与后金军等量相抗的强军。

    马佳是一个从后世还魂过来的人,知道太多的兴衰历史,而且有着拯救自己和民族的强烈愿望,自然不会对熊廷弼的严厉督责有所怨言。他所关心的是,熊廷弼是如何分析敌我形势并得出正确的观点的,比如:为什么去年并沈于辽后,后金就真的没有进攻和占领沈阳及以北城堡?为什么后金兵攻破抚顺、开原、铁岭后,都只是放置少量哨探而不驻扎大量兵民,放着大片肥沃的土地不耕种不放牧?

    当马佳把这些问题一股脑抛出后,熊廷弼靠着椅背,耐心地解答:

    首先,两国交战,两军对峙,彼此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作为“闲地”(也就是缓冲地带)。因为,距离得越远,我军的哨探就能更早地发现敌踪,争取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部队,以此来防范敌人的进攻。

    比如,我方距敌方只有十里,敌人骑兵不消一刻就能兵临城下,我方就不得不以全部军力昼夜警惕。但是,如果我方距敌方有一百里就好说了,敌人骑兵起码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赶到,只要我方斥候发现及时,我方就可以省出至少一半的军力另作他用。

    在没有机械工业的时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平时多一份分劳力特别是男壮丁干活,就能积蓄更多的物资支撑战争,军队也可以得到充足的给养和充分的休息。

    后金国的生存“本业”是渔猎和农耕,而不是游牧。所以,它和大明一样,需要在安定且固定的地方进行物质生产。

    一直以来,开原、铁岭饱受蒙古威胁,在没有完全收服他们的情况下,驻扎军民就会碰到两难:留人就当留兵,留兵就当留粮,留兵少,不足以防御蒙古游骑掳掠;留兵多,反倒需要建州本部输送粮草。

    而努尔哈赤建国艰难,人力、物力都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哪有那么多富余?并且,女真原本部落林立,互相之间,矛盾重重,奴酋在短时间内兼并众部落和小国,不敢给予被征服者以足够的信任,也就不会把大批的人众派出很远屯守,以免叛逃。

    讲到这里,熊廷弼总结道:“奴酋是个精打细算之人,总想着占大便宜。他虽未必读过《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