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节 战术第一课、乌云珠(上)(第1/2页)  明末辽东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求收藏,票!后续预告:更多的战阵知识在十六节。

    放假一天后,马佳正式召集众人开始新哨的行伍训练,他首先公布招兵标准道:“挑选行伍士兵,可以找自己的同宗同族、亲戚好友。这一点,我不强求,只要你们自己觉得知根知底,靠得住,就成。但是,有一个条件不可改,就是要满五营造尺。太矮了,不可以做列阵的正兵,可以考虑其他的职务。再有,就是我的建议,要以乡下勤快的农夫为上,为啥呢?这种人,起码能挑一百二十斤担子,一天走上百里,壮劳力还能挑二百斤。这样一来,盔甲军械就能带得动了。至于挑选选锋,则首先要武艺好,再就是要悍勇敢玩命。斥候要身手灵活,身高的要求不大,可以放宽,脑子嘴巴也要好,要精通女真话、蒙古话等各族语言。”

    “嗯,没有不明白的吧。”马佳停下问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第二,脑子灵活的兄弟大概听出来了,就是我前天宣布的编制中,并没有选锋和斥候的员额,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说选锋,顾名思义,就是用在刀刃上的好钢。也就是说,这选锋是从正兵里选出来的,又要藏在正兵里面,最好集中在刀尖上,听懂了吧?选锋就在你们的一伍一队一旗里面,当然,我百总也会召集几个。这,就是大家首先要学的用兵方法之一,等会我再讲。斥候是怎么回事呢?斥候,大家都熟悉,因为咱们以前就是夜不收,是军队的耳目,是肯定要的。我们哨的斥候,由我百总亲自掌握。这在平时,一哨不分开的时候,是足够的。但是,战场上的事,眨巴眼的功夫就会变很多,万一咱们哨被打散了,落荒而逃时怎么办?不要笑,包二。我一向认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留得性命在,以后再报仇,还是纯爷们!以前死战,多是不得以,有为家人的,不能跑,有为长官督阵的,不敢跑。好了,说正题,打散了,就要你们自己张开耳目走路,不能像没头苍蝇似的。打成二三十人,就是一旗,就选出三五个人做斥候。打成七八个人,就是一队,选出两个人做斥候。算法很简单,把你的总人数分除以十,就是下限;除以五,就是上限;最少两个人,正好左右两边都看到;最好三个人,前左右,足够了;这以前我们几个旗总都用过,现在对所有人强调一下。”

    “下面,我讲讲战术。”马佳喝了一口水道:“第一课,三三制。三岔儿堡的老兄弟都晓得,这是我打猎时要求的,为啥呢?”

    马佳走到众人中间,举起双拳比划道:“你们看,一个人,有双拳、双腿、一个身子和头五部分。我们站着,最容易分出的方向是前后左右中,对吧?打起架来,经常是一拳在前,一拳在后,一腿藏在下面。诺,一拳、二拳、三腿,或者,再加一摔,是吧。当然,也许有人和我抬杠,什么双脚飞起啊,铁头功啊。这,我要说,不实在,不实诚,是万不得已才使的,对吧?”

    看到众人都露出笑意,毕二遇也竖大拇指,马佳更放松了,接着比划道:“所以,战场上打仗,伍长、队长首先要学的就是一头两翼的打法,而一头两翼,就是我强调三三制的原因。那么有人要说了,为啥编制又是二伍一什呢?因为啊,第一,五人一伍,是三人小组的加强版。你们看,两个三人组合并,中间的两个人就可以去掉一个,这样更紧凑一些,对吧。战场上,难免伤亡,一有受伤的人,就要退下,那三人组不就缺了吗?所以,一伍,就是三人为正兵,为战兵,二个人为奇兵,为替补兵。一队十个人呢,就是七人为正,三人为奇。咱们还加上队长,就是七人为正,四人为奇,正好两边,一边两个替补。有人说,一伍说清楚了,这一队不还是两拳制了吗?不对,队长就是那一条腿,身为队长,武艺肯定要高,最好是最高!所以,队长不另配三人组,就让两伍的人护着,两个挨牌手一定要紧跟队长,引导全队保护好队长!如果队长死了,全队的人都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