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国古代游牧集团与中原王朝实力对比模型(第1/6页)  明末辽东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古代游牧集团与中原王朝实力对比模型

    一、在实力对比中仅仅计算人口数量是错误的思维模式,应该以获取的总能量为统计范围

    古代文人和垃圾史学界在计算古代中原王朝与游牧集团的实力对比时,往往只简单对比人口数量,复杂一点的也只是计算军队数量、兵种特性、后勤优劣等。前者肯定是错误的,后者也存在兵种和后勤上的复杂点没说清。

    1、从问题的根本,也就是自然科学上说,一切人类的生物活动包括战争,都是以能量来支撑的。那么,问题的核心就可以简化为游牧集团与中原王朝在获取能量上的能力对比。

    2、也就是说,谁获得的总能量大,谁的实力就雄厚。在此之上,就看双方利用能量的效率。提升效率有利于改变总能量偏小的不利局面,但如果总能量小于对方太多,还是失败的结局。

    二、由于古代是农牧业为主,所以问题可以继续简化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获取总能量的对比

    古代由于石油油气的自然喷发点很少,所以可以忽略不计;煤的利用较晚,而且用于做饭取暖和冶铁,属于间接利用,不是直接投入战争杀伤和运输的能量;黑火药更是很晚才成熟;故而,计算总能量主要就是计算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能量。

    1、游牧集团对植物光合作用能量的收集和储存,主要靠牧业,也就是饲养牛马羊来进行,是间接模式。中原王朝以农业为主,主要直接收取农作物的果实并储存和吃掉,次要喂食耕牛马猪羊等牲畜,是直接模式。

    2、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原农业比游牧业省掉了一层食物链,使人获取了更多的能量。但是,这种能量的增加是通过挤占牛马羊等动物的生存空间来获得的。所以实际上,游牧集团的能量获取模式里,牛马羊的地位,相当于中原王朝被统治压榨的农民阶层及其饲养的牲畜的地位。

    三、通过计算北方草原能承载的羊数量,可以简单换算为相当于多少中原农民

    前面说到,在能量获取模式里,中原被统治压榨的农民阶层及其牲畜相当于游牧模式里牛马羊的地位。他们和它们都是直接吃植物果实和茎叶,以此来生存并有一定的生产盈余。游牧集团牛马羊的盈余主要就是生出后代,其次是奶制品,再次是皮毛御寒物。中原农民的盈余是粮食积累、猪牛羊鸡狗等少量家畜、布匹、农民后代。

    游牧集团的人主要吃羊,牛和马主要用于乘驾,吃喝马奶羊奶牛奶制品,配以少量温带寒带植物草籽,穿皮毛。中原王朝的统治阶层和军队,通常不吃人,所以农民的新生人口不能当做统治阶层的能量来源,只能算可能的未来劳动力,在有足够土地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生产盈余,即能量增量。同时,中原王朝的牛主要用于耕田,马用于耕田和乘驾,狗用于护家,猪羊用于吃和毛皮衣,这与游牧集团类似。

    1、所以,先把中原王朝和游牧集团的牛、马、狗都摘出来,中原王朝的少量猪羊也摘出来,中原王朝的家养鸡体重太轻、数量有限,对数据的影响差了一个数量级以上,也可以先放一边,继续简化模型,精简变量。

    这样,模型就简化为,两大集团主要生存战斗能量的来源(非提供移动运输的能源),游牧集团是羊,中原王朝是被压榨的农民。

    北方草原能承载的羊数量,受历史时期和气候环境的影响,有较大波动。先取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时为第一组数据,当时兵12万9千左右,按十人出一壮丁当兵就是129万人口,较为合理,按五人出一成年男子当兵就是64万5千人口,严重影响生产。每个牧民家庭,平均五口人算,70——100只羊勉强温饱,即每人14——20只羊。这些羊当然不是一年内吃掉,而是吃掉阉公羊和少量老羊,生育期的母羊提供羊奶,公种羊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