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零六章 大名府的恐慌(第1/2页)  水浒之王族霸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边境榷场做买卖的商人不少,辽国的内情或多或少都流进了国内,民间也有调侃,辽人农民起义了,咱们坐看大戏出演。

    姚佑这次让张孝纯把内情公开,其实也是高层的意思,河北直面辽国,出点什么意外有个心理准备,有些事多留点心,别有人傻吧啦叽吓再混日子,而耽误了官家的意思,只是这意思还不够明确,赵佶需要再看看。

    张孝纯讲完,临了一句:“现在各位同僚再看,这样一支诡异的山贼出现,只是巧合吗?”

    “张判官言之有理!”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

    “那这件事必须谨慎处理了!”

    大厅里炸开了锅,担心的都是自己处境,因为辽人大规模兴兵,绝不是好事,河北帅府表面上看着没事,可暗地里的安排,那真一定巧妙。

    梁半朝在青州为官,自然没有朝廷里那些大员掌握的消息多,所以给儿子梁孝杰的就更少了,年前的来信,也是微微提到北方可能有变,让儿子在大名府物色几个得力的武将,以备不时之需。

    梁半朝这种纵横朝野的老佬油条,对手腕越来越成熟的赵佶还拿捏得住,若非大国策,一般也不会请教于他,基本上就是高高供起,等着他归西了,安全着落这是他的目标,但在这之前,必须把儿子们扶上位,以保家族继续荣焉,七个儿子中,最像自己的就是大儿子梁孝杰,无论长相,还是性情,故而格外用心培养。

    文官想要上位,实绩最能堵人口舌,无非两条,民政、军政,前者需积累,后者需机缘,两手都要抓!梁半朝从在京同僚获得那么一丝内幕后,就来信提示梁孝杰准备工具了。

    梁孝杰自然懂老爹的意思,想要建功立业,不可能亲自上前线挥刀的,如当朝鲁公,经常分润军功,推荐几个代理人去捞功劳,文武相利,才是捷径,退一步讲,梁家少有任边地,结识的武官不多,万一有上前线的机会,身边也得有个硬家伙不是?

    去年校阅比武,梁孝杰也细细观察了,记下了几个人物,大宋文武相交管制极严,武夫一个个嘴又大,他也不可能唤这些人来吃个饭什么的,只能默默关注,品评这些人值不值得托付,话说的好,救急不救穷,这索超还算个明白人,知道先来找自己,才有了些许准备,现在张孝纯抛出这么个话题,那意思明摆着,这些人可能是辽国人的手段!这事就难办了…

    大厅里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姚佑无非整合意见,发现新观点罢了,还真能指望这些没几个见过刀枪的,没执掌过一路帅司的拿主意?

    “好了,辽国的事先放一放,有三位安抚使盯着,边境暂时不会出乱子,今天就由帅府下令,边民尽量结队农作,大名府的各将整军备战。”

    众人皆称善,张孝纯道:“那索超之案,如我所言防范?”

    姚佑道:“还是太过强硬了。”

    梁孝杰看姚佑有了主意,决定再试一次:“依属下的看法,营兵就地驻扎,把索超及相关人等带回就行。”

    “查案,还是要实地查看才好,带回来能查出什么?不如再拨一支人马增援,以备山贼突袭。”

    “依我看,这山贼弃了兵甲,是想掩人耳目!”

    姚佑道:“颐浩,说说你的看法。”

    名唤吕颐浩的,字元直,祖籍沧州乐陵,后迁齐州。哲宗绍圣元年进士,任密州司户参军,玢州教授,后累任升迁,现为提举河北东路常平公事。

    众人的目光汇聚吕颐浩,他起身道:“刚才听诸位同僚分辨,有些关节我也是揣摩不透,现在我明白了,这些人是有目的而来!他们身后究竟是不是辽国人不是当务之急!”

    “颐浩,块讲来!”

    吕颐浩继续道:“贼寇舍弃铜锭,说明他们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