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许贵良和母亲杨瑞芳在堂屋里,摆下了两张八仙桌,把宗族里岁数大有名望的几位老人与平辈兄弟请了来,同哥哥杨肇光一家人共进晚餐。
酒席宴间,年过六旬的杨肇光不停地举杯与在座的长辈们敬酒,诉说着老母亲生前经历的桩桩件件,并对老人们及兄弟们这些年来对妹妹妹夫的帮衬与关照表示感谢。
白须飘然的八十六岁的伯年叔带着老花镜,满面红光,对杨肇光大加赞扬。说他自十八岁就离开家乡,到平都航天部门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杨氏家族增了光。如今一家老小在平都生根发芽安了家,以后要常回老家来看看,看看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不要忘记安吉乡的许家庄。
伯年老叔的话让杨肇光感慨万千,说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最主要的是老伴儿眼睛不好,年年回老家可能实现不了,不过国梁、国珍他们可以抽时间常回家来看看,最亲故乡人,最甜家乡水啊!
肇信老哥接过话来,肇光兄弟凭个人的本事,在平都国家顶尖的科技部门,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干起,一步一步成为了航天部门的技术骨干,真是杨氏家族的骄傲唻!
听着这些发自于肺腑的恭维话,杨肇光觉得愧对杨氏宗族,愧对许家庄人。因为他人老体衰,家事缠身,儿女们又在大城市里工作,没有能力与精力帮扶许家庄的父老乡亲。但外甥许正扬在津城和延城有了自己的企业,为家乡做贡献的重任就让他来完成吧!
杨肇光把话题转向许正扬和江海宁,说如今扬扬和宁宁的和义德集团做得很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肯定会把事业做到延城安吉乡许家庄来。到那时,家家有班上,家家有楼房,乡下农村变城里呢!
老舅杨肇光的话给许家庄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发展前景,也给许正扬的双肩施加了一个沉重而**的使命,那就是把老家许家庄建设成为延城县远近闻名的现代化农村。
许正扬对在座的每一位长辈表达了和义德集团的发展愿景,造福乡里,富民兴家。
第二天清明节,杨肇光一家人给父母及杨氏先祖们祭奠扫墓。许正扬一家人给奶奶和许氏南院先祖们烧纸上坟。晚上杨肇光看望了许正扬年迈的爷爷。
安顿老舅老舅母一家人安歇之后,许正扬和江海宁跟家人商量,是否能一块儿回去,到津城呆上几天。
爷爷说自年轻随老大哥到津城平都一带做过买卖,这么多年了,也没再去过一次,在有生之年,倒是很想去看看那里。父母见老人改变了以往故土难离的老观念,将近九十高龄了,不忘到年轻时到过的地方看一看,觉得机会难得。就说这都是老人看在孙媳妇江海宁的面子上做出的决定。
江海宁握着爷爷的双手,说她爷爷年轻时也在津城一带战斗过,和奶奶也说要一同前往呢!老人听说老亲家也去,高兴地合不拢嘴。
就这样,第二天,宇通大巴载着许正扬的老舅及全家人,在延城接着江海宁的爷爷奶奶和母亲王素云、父亲江奉国赶赴津城。
举家津城一行,圆了老人们的重游故地梦。当看到和义德集团庞大的企业规模后,家人感慨万分,说做梦也没想到江许两家的后人竟然这么有出息!
这正是:江许后人多才俊,积善成德铸威信。建业兴家成伟业,衣锦还乡不忘本。
许正扬和江海宁想留父母在津城多住几天,可老人们已年过古稀,需要照顾,父母只好放弃了这种想法。
家中有老人,儿女不远行。年轻的许正扬和江海宁真正感觉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在亲情面前,再多的金钱,再舒适的居家享受,也阻碍不了故土难离的眷恋,也代替不了做儿女的尽孝之心。
六月津城的古街巷道,国槐枝桠丛荫。掩盖在绿树繁花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