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7】商业化剿匪(第2/2页)  明朝第一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仇旧恨加一起,使杨嗣昌愈加不待见宋友亮。

    于是杨嗣昌发出一道公文,调派游击将军宋友亮到济南府报道,会同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围剿榆园贼寇。

    公文很快就到了海阳卫。与以往不同,以往军户们听说要拉他们去打仗,那就跟要自己去送死没两样。现在,军户们,尤其是新兵们却有一种闻战则喜的兴奋。因为按照海阳卫的规矩,战时俸禄比平时多一倍。而且打仗时,斩获首级也有奖赏,这实在是脱贫致富的最快捷径。

    虽然皇帝赏赐自己可以扩军到5000人,但是新兵的招募工作尚未完成。老五营之中,又有两个营减员较大。所以宋友亮决定只带三个整编营的兵马即:亮字营、许字营、潘字营。再加上三个营的工夫,宋友亮实际出兵1800人。一个整编营分为50小旗、10总旗,5领队,总数505人。按照原来的实物军饷计算,普通小兵每人每月2石粮、小旗3石、总旗4石,领队4石计算,一个营一个月需要发粮食1090石。后来由于海阳卫商业兴旺,以及海阳卫粮价一路走低,在士兵的要求下该发货币军饷。如果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一石粮食一两银子,那么着一个营一个月需要发饷1090两银子。不过好在宋友亮是按照海阳的粮价这算,所以只需要一半的价钱即545两,因此三营军事每月军饷1635两。此外工夫的军饷是普通士兵的八成,300工夫每月需要240两,由于是战时,军饷双倍发放,即每月需要下发军饷3750两。如果斩获甚多,那么还有一笔可观的赏赐要下发。

    按照当时惯例,宋友亮奉命出兵,沿途官府,当然要供给行军的粮草,不过宋友亮知道济南府周围刚被鞑子烧杀一圈,要他们再出粮草,恐怕也难。所以宋友亮不打算麻烦沿途官府,粮草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宋友亮还准备一批混合入一定量高产小麦种子的粮食种子,打算分发给沿途村镇州县。我非但不吃你们的粮,还送种子给你们。所谓吃人的嘴软,以后不怕你们不为我宋友亮说好话

    这次出征,宋友亮依旧头戴顶插红樱的祥云铁兜鍪、身穿山文甲、脚上带着护足和短拗靴、盔甲外罩着一件袒肩宽袍、腰里别着雁翎刀,骑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只是手里多了一杆长柄大刀,有些类似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功架一定要摆足。这么一打扮,宋友亮愈加显得威武。一副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的架势

    1500战斗部队已经完成了整体换装,肉搏步兵统一穿板甲,火枪兵和炮兵穿鳞甲,工夫穿传统的罩甲。肉搏步兵分为长矛兵和牌刀兵,长矛兵穿全身板甲,配备长矛,矛头是三棱锥设计,杀伤力惊人,另配短剑一把。牌刀兵穿半身板甲,配刺刀(直型刀,刀头十五公分双面开刃)一把,直径40公分的包铁盾牌一面,匕首一把。火枪兵穿鳞甲,配火枪一杆,短刀一把。

    海阳卫还有五百骑兵,战马身上也配有马甲。这种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前面包着铁质,后面是皮质,包括面帘、鸡颈、荡胸、马身甲和搭后,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最后马甲身上还涂满黑色的漆。此外骑兵还配有正圆形的骑兵盾牌,盾牌是木制,但是外包铁皮,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骑兵由于尚在训练阶段,所以宋友亮暂时不打算让他们参战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