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手准备(第1/2页)  晚唐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晚唐驸马最新章节!

    本该结束的朝参并没有散去,因为丹凤楼前的那些人还没有散去。学子们没散去是因为皇帝没有采用杞王的建议,他们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而耆老们没有散去,原因和学子们一样,那就是他们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自从知道鱼恩进宫开始,他们就知道说服皇帝罢兵的希望并不大,所以他们都做了两手准备。

    宣政坊那些大佬们,费尽心力找来这么多耆老,就是因为他们还怀揣着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孝道。

    谁的孝?当然是兖王的孝。在这些耆老看来,兖王以孝当先,重宝买仙方的行为,可是堪比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位年少的王爷,将来注定会成为万事楷模。对于这么大的孝行,封个太子当然无可厚非。

    于是乎,当皇帝的赦令出现在丹凤门后,唐武宗又收货了两封万言。这两封万言来的都很快,应该是早有准备,因为内使刚读完耆老与学子们就拿了出来。

    “吾等行将就木之人,感念兖王孝行,特为其请命。自古以来,孝道……”

    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奏疏,把从尧舜禹开始,所有重视孝道的明君都给列举了一遍,最后更是把兖王与舜帝相提并论。。接二连三的强调,每个至孝之人当皇帝,都会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是国家的幸运,是百姓的幸运,是当之无愧的真命天子。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附和声瞬间就成为朝堂上的主流,以王起等人为首的一大堆世家出身的人,都赞同因为兖王的孝行,册封他为太子。

    然而有赞成,就肯定会有反对。在这件事上,杞王一边虽然处于弱势,但却并不代表会妥协。恰恰相反,自兖王成名之日开始,他们就在准备着如何对抗他这个天大的名声。学子们的万言,显然就是为此而来。

    “臣等国子监学子启奏圣上,杞王此举虽然未能为国分忧,但也足以媲美燕昭王,天下名士俊杰将趋之若鹜。若是立杞王为太子,我大唐必将人才辈出,治国良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子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利用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告诉唐武宗,杞王这一次也得到了求计若渴的名声,真正有才能的人,肯定会选择杞王。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赞同的声音虽然比刚才少,但是分量却不轻。遍寻杞王的支持者,除了朝堂上少数寒门外,剩下的都跟李德裕走的很近,官职当然都不低。

    本来分量可以更重,只是这一次有两个人传统支持者没有表态,一个是李德裕,还有一个则是上柱国公鱼弘志。

    这两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精,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对于一个春秋鼎盛的皇帝,一个一心想追求长生的皇帝,你和他说立太子,和他说你给自己找个接班人吧,你猜他会怎么想?他会同意么?他会高兴么?

    当包括鱼恩在内的所有人,都因为这个太子之位争论不休的时候,唐武宗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只是在静静地看着,看着这些人华丽丽的表演。

    当每一个人站出来,要阐述他的观点时,唐武宗都会下意识的回想一下他的出身。因为除了几个个例,所有人杞王或者兖王的支持者,都能从出身上判断出来。

    如果这个人是补荫入仕,那么他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支持兖王。如果这个人是科举入仕,那么他有一半的可能性支持兖王。如果这个人出身国子监,那么支持的基本就是杞王。

    对于这种现象唐武宗并不怪,因为补荫入仕的人多数出身门阀。科举入仕的人,有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