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山雨欲来(下)(第1/2页)  姜兄为何那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紫宸殿为皇宫第三大殿,是皇宫的内衙正殿,武帝日常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这里是君臣议政之地,女子去不得,然而有一个人例外,就是武帝的亲姐——安平。

    紫宸殿内,漆背金银平脱鎏金香炉上空白烟袅袅,室里满是龙涎香的香味。

    武帝正值不惑之年,浓眉入鬓,相貌堂堂,坐在书桌前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他看着手里的折子,眉头紧锁。一旁,奏折已堆积成山。

    突然,他的贴身太监李福全轻手轻脚地进来,细细道,“皇上,安平公主来了。”

    “宣。”武帝放松了点,身子向后躺倒在椅背上,身后的宫女颇有眼力见儿,立刻上前来,一个恰到好处的按摩他的肩膀;一个麻利的换掉冷了的茶水。

    安平身着金红色鸾凤锦纹宫装,长长的裙裾拖过地面,她看上去波澜不惊,然而眸中划过一丝急切。

    “你这么急着让我回来,是发生什么事了?”安平坐在离书桌不远的榻上,一只手搭上小叶紫檀矮几,食指屈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轻叩桌面,显示主人焦灼的心情。

    武帝没有回答,他挥了挥手,李福全会意,领着宫女太监们鱼贯而出。武帝才道,“最近北疆有异样,北狄人蠢蠢欲动,有挑起战端的意图。”

    乾国的北面是辽阔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往北,是一望无际的大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狄人世代在草原以游猎迁徙为生,然而因为缺少衣物粮食常常南侵,在北疆与乾国的边界常常发生狼烟四起,乾国边境城池屡遭战火。

    先帝好大喜功,早年为了一统疆土,过于穷兵黩武,与北疆年年战火连绵,长久下去国力亏空,又加上后来的夺位之争,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

    武帝即位后,为巩固帝位,外与北疆和解——北疆自是求之不得,他们不像乾国那么富饶,再打下去北疆损失更大;内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晃十几年过去,北疆近几年没有什么天灾,很是过了一段风调雨顺的日子。然而它对南方的野心一直没有熄灭,借与乾国休战的机会养精蓄锐,像一头假寐的孤狼,随时准备反扑。

    “许多年没有打仗,乾国的士兵安逸的太久了,”安平幽幽道,“如果真起战事,军队”

    武帝揉揉眉心,叹了口气,“这正是朕担忧的地方,近几年军队里少有出类拔萃之人,那些世家的子弟,都不过是些庸才,酒囊饭袋而已。”

    安平也很清楚,世家郡王的子弟为了军功爵位,都会进军营历练,但都是明面上的,说得好听,实际上在军营里都是做的清闲官职,日日点个卯,混个一年半载出来,就有爵位傍身了。

    “你刚登上皇位时,处处还需世家帮衬,但久了变成牵制。现在虽说你提拔了不少新人,但世家根系庞大,还是得徐徐图之,”安平缓缓道,“眼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北狄人的野心。”

    “朕这一段时间也在考虑此事,”武帝沉吟道,“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想招揽皇商以作粮草之备。皇商直接对朕负责,可以免去许多弊病。”

    安平点点头,“不错,历来粮饷拨下去,总是得经过一层层盘剥,真正落到士兵手上的寥寥无几,粮草量少质劣,士兵们面黄肌瘦,又如何能守好乾国的疆土?”

    “还有武将,如今的门阀制度搞得军队乌烟瘴气,软弱无力。朕打算效仿前代商君,无论何种身份只要立得军功皆可封爵,选拔真正的良将勇士,守卫我乾国疆土。”

    安平微微一惊,皇帝这是要搞大动作了。

    她看向自己的弟弟,记忆中他还是一个赢弱的少年,不受先帝宠爱,就连宫人也能欺负他,明明是一个皇子,却衣衫单薄的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