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5章 甘愿做后勤!(第2/2页)  大唐之最强皇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血沙场的内心,却是没有打败敌人、攻克城池、消灭生长、成长于吐蕃高原的超脱世俗力量的武道修行者和修法者,所以就连给旁人做陪衬的资格都没有...

    想到了这些林林总总的负面情感和负面思维,他们的心情自然没有哪个是好的,不过很快...

    他们在大唐帝国的三皇子、贤王李恪这一名大唐帝国未来的国君敦敦教导的言辞当中,算是找到了一丝丝的慰藉和欣然,他们总算找了理由...

    不!

    应该是找到了合适自我身份和能力的定位,找到了其他方式和手段,成就自身、报效国家的事情...

    那便是将第一线的战场,毫无愿意、义无反顾地让给大唐帝国欣欣燃起的新兴势力...

    自己则是负责军队的补给,军队的后勤,还有后方民众的救助和帮助,安排百姓们的撤退路线...

    这些事情,虽然没有上到战场,跟前线的敌人展开生死博弈,男人与男人之间、战士与战士之间、勇士与勇士之间的血腥战斗来得爽快,来得热血。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军队的后勤,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而且还要做得好,补给到位了才能让上到前线战场的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奋勇杀敌。

    而百姓们的撤退和组织民兵防御,搭建临时救助站的事宜和工作,更是需要有人去完成,而且还是要以最优异的方式,将其完成!

    前者关乎的是战局,后者则是关系战局、国内的政治。

    毕竟平定外部的战争或者叛乱,就必须要把内部的人心和混乱稳定住了,将极有可能引起祸乱的苗头给熄灭了...

    如此一来,才有可能避免内外交困,乃至是生灵涂炭,歹人趁机而入、扰乱国家及政权,甚至是导致国家的覆灭。

    毕竟,无论是以贤王李恪当世人的眼光,看待华夏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是以李恪后世人的视角,看待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

    一个国家的覆灭往往不会是因为外敌的入侵,而是国家的内乱。

    所以每一个朝代的统治末期,绝对是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战火纷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而哪怕是外敌不入侵,王朝也会自然走向毁灭,只是民族不改变罢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隋朝跟秦朝一模一样,只是存在了两个皇帝,时隔不过五十年就因为内乱、军阀割据,从而导致灭亡。

    而导致隋朝的末期统治民怨四起,狼烟四起,千疮百孔的原因,便是对外战争的大量投入以及接二连三地失败。

    其次便是统治者不那么厚道,身处于高位却不思虑自身的地位和顾虑,跑去云游“仙界”,热衷于后宫酒池肉林,荒废朝政。

    而就算不荒废朝政,也没有外敌的入侵,统治者若是不体恤民情,不顺从民意,惹起了民怨和民怒,距离灭亡也绝对不会远。

    比如...

    最为经典的便是东汉的末年,不就分成了三个国家,成就了数百名军师、武将、能人异士们了嘛。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重视后勤,重视民情,关注民生,在一场战役当中,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