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回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第2/3页)  大清棋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情况。据我考证,罗马后来财政负担太重,没有空余土地,国家不稳,最后爆发内战。”赵沁芳奇道:“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内战大量士兵战死,土地就够分了吗?”德雷克爵士道:“这个我没有研究明白。我只知道,内战的结果就是军队越来越集中,演变为君主制。君主制有个好处,军队听命于君主,效率高,花钱少。内战之后,屋大维成了实际的君主。”佶山道:“爵士的研究靠不住。天下历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马由共和制变为君主制,未必是因为共和制不如君主制。其实不就是武将篡位的戏码么!古罗马这个大秦国,连个皇帝都没有,武将想篡位太过容易罢了。”

    范昭问道:“古罗马大秦帝国是怎么灭亡的呢?”德雷克爵士道:“依我看,问题还是出在《罗马法》。古罗马是奴隶制的国家,《罗马法》规定对奴隶的所有权。其中一点,奴隶是有主人的,奴隶有错必须由主人来处理,不能由官府直接处理。就好比你家里养的狗咬人了,需要你这个主人出面处理,但是别人不能直接找你的狗算账。”黄桂伯道:“似乎有些道理。”佶山道:“天朝法度不是这样,主子的奴仆犯罪,只要有人告状,官府是可以抓的。”

    范昭道:“爵士接着讲,《罗马法》怎么了?”德雷克爵士道:“《罗马法》刚颁布时效果很好,符合当时社会的现实。但是立法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出现了几个超级大奴隶主,几乎所有人都是他们的奴隶。这些奴隶自己生活在庄园里,不交税,不服役,生活得比自由民还好。很多自由民觉得好,主动去当奴隶了。”“什么?”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怪异的表情,大家都在想,夷人不受教化,那些自由民应该是不知道“士可杀不可辱”的吧?

    佶山呵呵笑道:“嗯,果然苛政猛于虎!”洪任辉听不懂,闭口不翻译。德雷克爵士以为佶山赞同他,继续道:“这就是《罗马法》中的庇护制。贫苦农民在捐税繁重、官府欺压、社会动乱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独立经济,纷纷把土地‘献给’大土地主,求得‘庇护’。这样,国家没有财政来源,军队就养不起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古罗马的道路是由军团来维护的,军团衰落了,道路就无人维护,城市间联系困难,商业衰落,国家也就衰落了。”

    佶山呵呵一笑,道:“爵士说的可以用变与不变的道理来解释吧?《周易》有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变与不变,原则在此。”德雷克道:“是,一个法律,一个制度,现在再好,将来也得因时而变,才能永远不坏。”黄桂伯道:“佶山大人深谙易理,关税变与不变,皆应乎大人之心也。”佶山哈哈大笑。

    范昭忽然想起施襄夏对自己的教导:

    施:“对弈时,棋势会变,为何?”

    范:“不知。”

    施:“棋子落于枰上,不止一重作用。”

    此时,范昭忽然有了一种领悟。

    佶山朗声道:“若论衣冠文物,谁能及我天朝?!我朝皇帝奉天承运,更名地,开海禁,改税制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哪一样不是前所未有?天道是永恒的,变的是人心,法制当因时制宜,才能管好人心。”黄桂伯道:“佶山大人鞭辟入里,真乃高见。”

    范昭暗想:“瞧你现在很得意的样子,须知再过一百多年,天朝之变跟不上世界之变,在这场‘三千年之大变局’中,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土崩瓦解。”

    九觉道长对范昭道:“对人来说,最好的社会制度是小国寡民。”范昭道:“哦,是老子说的?”九觉道:“施襄夏对你说过三皇五帝时期的一些事情,你在扬州梅花书院讲学围棋时,简说于众书生。中华文明的根源是道,也就是老子说的‘大道’,在孔子时代已经消失于人世,而隐藏于深山老林之中。易理是‘道’的体现,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