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回 九妹设迷局 范晔论易学(第2/3页)  大清棋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负梅姐,要不,老天爷也不会惩罚他。”铁塔道:“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还不能这么说。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梅儿,希望九姝进入范府后能打探到消息。”

    范昭回到范府,走了二三十里地,腰酸腿痛。不由想起以前陈慧殊回娘家省亲,第二日陈慧殊陪他从月城镇走到县城,游玩一天,没说一个“累”字,范昭打心底佩服陈慧殊的坚忍。

    范昭爬在床上,秋儿拿着一个小木槌给范昭松骨活血。秋儿道:“张仁脱不开身驾马车,少爷可雇辆马车坐回,自个走了这么远的路,又要难受了。”范昭道:“秋儿,少爷难受,你心疼不?”秋儿脸一红,道:“少爷又说歪话了,在外人面前可要正经些。”范昭笑道:“秋儿,咱们是‘内人’了不是?所以我见着你就想说歪话。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咱走路累啊苦啊,又要辛苦我的好秋儿啦。要是不苦不累的,现在哪能这么享福。”秋儿使劲一敲,嘻嘻笑道:“多给点福你。”范昭故意喊痛。两人正闹得开心,月香走了进来,说:“少爷,老爷叫吃饭了。”

    范家生活简朴,饭菜简单,一家三口八菜一汤。晚饭后,范昭陪范老爷在大堂侧厅品茶,陈慧殊亲手泡制洞庭碧螺春,范昭学乖了,小口小口,浅尝辄止。范昭将白乐成的事说了。范老爷道:“白乐成有秀才学问,可以去范家义学教书。他既然出言相求,咱们也可以帮他修好房舍。”

    范昭道:“父亲,据张仁统计,粥厂九十一户,每户都出得人力,其中能做女红的有八十四人,能出工劳作的有一百三十三人,其余五十六人为老幼病残。孩儿打算出得劳力的,都雇去修建范氏宗祠。做得女红的,办间刺绣坊。老弱病残可以在伙房做些简单的活儿。等他(她)们攒够工钱,就遣送回乡。”

    范老爷品一口茶,道:“苏绣天下闻名,也是我范家主要经营之一,若是绣得好,销往外邦,可以卖个好价钱。白家娘子的刺绣手艺不错,虽比不上名绣,针法细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有顾绣遗风。”秋儿道:“老爷,若论刺绣,在江阴恐怕没人能比上少奶奶了。少奶奶绣山水,能分远近之趣;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绣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绣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未出嫁时,闺阁密友都夸赞我家小姐的女红呢。”

    陈慧殊微微一笑,道:“秋儿,你又饶舌了。”

    范昭喜道:“这刺绣坊办起来了,就由娘子管,取个名字叫慧殊绣坊。”

    陈慧殊啐道:“哪有闺名随便用的。”

    范老爷呵呵笑道:“昭儿,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不过,儿媳能把绣坊管起来,可为昭儿分忧不少啊。”

    陈慧殊道:“既然老爷说了,儿媳遵命。”

    范昭笑道:“娘子通《易经》,不妨算算,咱们的绣坊几时建成,前景如何?可省去不少心思。”

    陈慧殊见范昭玩笑,低头不语。

    范老爷道:“昭儿,《易经》乃圣学,不可不敬。”

    范昭一敛笑容,道:“父亲,听说《易经》与围棋有关,可是真的?”

    范老爷呷了一杯茶,道:“天下万事万物,均与‘易’有关,而《易经》,讲述的就是‘易’的道理。可惜啊,周文王演‘易’,只留下了‘易理’,没留下‘易术’。周之易几尽绝传。孔子晚年注解《周易》,成《易经》,仅得‘易理’,也非文王之‘易’。然而江山代有人才出,北宋邵子演《梅花易数》,始复兴周文王之易术,后人才得以一窥究竟。邵子之后,易术流于江湖,只剩一鳞半爪,测字算卦,皆是易术之边缘小道。”

    范昭问:“父亲,周文王和邵子,为什么不把绝学完整传给后人呢?”

    范老爷笑道:“圣人之学,非众人之学。如果遇不到可传之人,宁可随己埋入黄土之中。这也算是天意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