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 怀柔情贞女愁肠 藏玄机棋圣高妙(第2/3页)  大清棋情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和范先生的实战更好的下法。我和顾兄,听完之后,只觉得满脑子黑白棋子乱飞,根本记不住具体的棋势变化。”范昭不信,问:“一个都没有记下来吗?”谢安面一红,道:“昨天下午,愚兄提了一着棋,因为是愚兄提的,所以记得比较清楚。”范昭忙道:“好,好。快摆出来,要不,等下又忘记了。”

    顾谢摆好棋盘,摆到第93手。谢安手指棋盘x处,问:“范兄,请看,这里白棋薄弱,黑棋跨一手,是不是厉害的着法?”

    确实,黑棋x处的跨很诱人。在21世纪,有业余2段以上实力,都不难发现黑棋跨的“手筋”。但是范昭知道,这里不能跨。

    1982年至1983年间,陈祖德解说的《当湖十局》在上海《围棋》月刊上连载时,认为黑当于上图x处跨,如此,白艰难。1983年底,应成都棋艺出版社之约,陈祖德将《当湖十局》汇编成册,罗建文七段协助整理。在研究此局(第九局)时,罗建文对黑棋跨断的着法提出疑问。罗建文认为,施、范在接触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计算能力,往往在许多现代棋手之上。这么明显的破绽,范施不可能看不见。显然,罗建文对施、范的计算本领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简直已产生了“没有施、范二人都想不出来的妙手”的这样一种信念。就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支配下,罗建文建议陈祖德重新考虑这一部分的解说。罗建文对施、范棋艺的虔诚之心感动了陈祖德。陈祖德和罗建文又反复进行了研究,果然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妙手。黑不能于x处跨,否则后果是灾难性的。(详见陈祖德在1987年第11期《围棋天地》上发表的文章《一个参考图的诞生》,文字略有改动。)

    上述这段文字,许时今(范昭)穿越前,在中医师风雪的网盘中看过,所以,范昭知道这里的变化。

    谢安迅速摆出下图,道:我原本以为,黑1跨时,白2若外扳,则黑3接。以下进行至黑9,白棋眼位拮据,出路狭窄,将陷入苦战。”

    范昭点点头,道:“按通常思维,的确会形成这个局面。”

    顾念言苦笑道:“范兄所言甚是。可是棋圣下出来的棋,可不是我等‘通常思维’能够想到的。这里的变化极其复杂,牵扯到右下好几块棋的死活、厚薄,还有打劫等。愚兄只记得个大概。”

    谢安道:“是。如果棋圣的想法和我们一样,还能称棋圣了吗?”

    范昭道:“二位兄台,请继续摆棋。”

    谢安道:“愚兄提出黑棋跨。施先生说:这个跨是显而易见的。西屏兄下棋例来落子如飞。记得当时西屏兄略加思索,抓起黑子就想跨断,忽然停住了手,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如果此时黑棋跨断,正好落入白的算计之中。”谢安说完,摆出了下图,接着道:“白棋有断、扑的绝妙好手,以后无论棋势怎么演变,对黑棋都是不利。”

    范昭盯着棋盘,缓缓道:“原来,范施二位棋圣,在实战中真的发现了这样的妙手。真是难以置信。当湖十局,步步惊心啊。”

    顾念言道:“在这里,愚兄有了新的认识:围棋的厚薄,不是以棋子的多少来简单判断的。这里白棋看上去薄,但是难以攻击,实际上很厚实。”谢安笑道:“顾兄说的对,安全的棋就是厚棋。”范昭也笑了起来,道:“安全的棋就是厚棋,有理有理。”顾念言道:“这几天施先生下让子棋,以少攻多,以弱击强。在棋圣眼里,少与多,弱与强,死与活,不是绝对不变的,和我们的认识完全不一样。”范昭点点头,道:“子效高,则谓‘强’,谓‘多’,谓‘活’。”谢安赞道:“孝廉公一语中的,佩服佩服。”顾念言摇头晃脑念道:“‘问渠哪得清如许,只为源头活水来。’”三人相视大笑。

    注:陈祖德和罗建文发现图中白棋先断后扑的妙手后,同行中有人说:“施、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