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7章 上元佳节(第1/3页)  勋阳布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元节,又称元夕佳节,是大周除春节外最热闹的节日。

    周太宗在位期间,大周朝正从唐末乱世的泥淖中挣脱,在文治的大旗下快步走向繁华鼎盛。

    某年上元节,周太宗带着宗室重臣登上宫城阁楼,眺望汴京的满城灯火,呼口酒气问:“我大周鼎盛若此,民生若何?”

    在场不乏顶尖的词人c诗人,纷纷向太宗禀报各地风调雨顺的盛景,蘸墨写词。宫妓现场唱合,皇帝与士大夫通宵达旦,彻底把被视为轻浮俚歌的填词推向高峰。

    周太宗玩得尽兴,指着御街道:“大周如此繁盛,汴京如斯繁华,于灯会一事上怎能小气。传朕旨意,每逢元夕,御街开放,城门不关,让我大周的百姓热闹两夜。”

    整整一百五十年之后,御街的上元灯会,真真体现了“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气象。

    马如兰扶着公婆,和武家c李家一起,在御街上观赏花灯。武家和李家的娃娃来回疯跑,不时跑到花灯前,用小手指着上面的灯谜,胡乱猜着。两家有了些小钱,终于可以在汴京这种地方,把自家的娃娃送进蒙学。

    马如兰不时笑着和相熟之人打招呼,禁军武人c街坊邻居c衙门小吏c摊贩游商刚才还碰到了抓狂的林大有,许是他那个古怪的兄弟又惹事了。

    勋阳c十堰c丹江口等地的官员竭力掩饰汉江边上的动乱。但勋阳离汴京毕竟不足千里,加上大周不以言罪人,市井百姓喜好传播刺激性的消息士绅大户c有背景的大商家c地方豪强c刚招安的刘成栋c经纪行老c牙行胥吏c作坊群c流民,骚乱涉及之广,剧情之神秘复杂实在太刺激。

    即便在观赏花灯的御街上,都有百姓成群地讨论各种内幕。

    马如兰已经收到了李响的信件,知道马朝北和姜兰无事,放下了心。但马朝北的祖父祖母不干了,两位老人家不放心小孙孙在那里,总是催着马如兰把马朝北接回来。

    马如兰只好答应,待开春之后就把马朝北接回汴京,才安抚了公婆。

    走过几栋奢华热闹的阁楼,马如兰隐约见到里面才子佳人嬉戏c饮酒吟诗作对的场景,微微摇头。她还是双丫髻时,有一段时间也向往话本唱文里的一些情节,如今回想起来,只是少女年华对浮华的渴求罢了。

    年过三十的马如兰已是妇人,有了公婆,有了儿子。她很快将心中的空寂压下,前方传来熟悉的声音,她颇觉有趣。

    随着马如兰走近,喧闹声传来。

    熊成武c成江湖带着几个青皮头头,秦钟c杨建川带着几位大相国寺的武僧,申泼皮c李姓大汉带着同样跑街串巷的几个把头,禁军武人的几个子侄带着跟班一群人正浩浩荡荡地压马路,在御街上显得十分刺眼。

    熊成武接过小弟剥好的栗子扔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嚷着:“老子早跟你们说过,别看黄成两家那么嚣张,斗不过俺们庄主的。看到了吧,明月集和汉江边上的作坊想要重建,还得俺们庄主出手。”

    “那什么蔡全,别拦我”熊成武不顾杨建川的阻拦,开始问候蔡全全家,“居然支使车行炭行c脚夫船头c青头泼皮,在城里城外捣乱。等过段时间,老子带着你们去抢地盘,把跟咱们不对付的渣渣全打趴下,哼!”

    熊成武说完还抬首望天,一副找不到对手c好生郁闷的样子。他手下的几个青皮头头面面相觑:老大刚才,是不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

    和熊成武等人交好的一个禁军子侄吞掉口中蜜饯,“可不是嘛,以前俺在颇烂凄惶的禁军驻地,只能欺负那些穷得只剩裤子的军士。哪像现在这么爽,看谁跟咱们这边的作坊不对付,看谁敢耍阴招就可以上去打。”

    “打赢了回家,老头子居然不骂我,还夸我懂事。”

    那位嚣张的年轻人还要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