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 汴京(第1/2页)  勋阳布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封繁华府,大周汴京城。正处农业文明巅峰的大周,经济繁华,文化鼎盛。

    大周都城开封,常住人口保持在130一150万。如果算上周围府县为开封提供粮食蔬菜的百姓,六条运河上的船帮,以及周围装备精良的50万禁军及其家属,那么三百万也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可能有人认为百多万人,没啥了不起的,毕竟现代有的县级市都不止一百万人。可在李响所处的这个时代,整个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两个,开封,和杭州。

    其中杭州已被方腊偷袭攻陷,繁华不再。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一共十三个,大周占了十个。

    周太祖柴荣统一南方之后,因为开封不利于对抗北方骑兵部队,数次提出迁都洛阳。然而绝大多数朝臣坚决反对,有一条理由打动了周太祖,让他只能调整国防安排而打消了迁都的主意。

    柴荣赖以起家的老臣,时任宰相诚恳道:“皇周以禁军为根基,今禁军与其亲族过百万,漕运关乎其生死。西京可通漕运乎?若不通,数百万人如何就食?”

    禁军和漕运,成为开封压倒洛阳,作为都城的理由。但巨商c富贾和官僚士绅,这些大周的精英和士大夫,都从开封发达的贸易中攫取了巨大利益。这个利益集团当然也不想迁都,至于国防,养着禁军干嘛的?!

    如今的开封,商贸发达,工坊林立。酒肆遍布街市,青楼画舫云集。

    西有波斯大食的商队,带着香料珠宝和胡姬,冒险穿越沙漠,到达传说中的天国。

    北有大辽和西夏的商队和读书人,带着毛皮东珠,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座文化圣城。

    东有高丽和扶桑的使者,怀揣国书贡品,游玩于市肆,艳羡于大周的璀璨文明。

    南有波斯大食的船队漂洋过海,将大周的丝绸c茶叶和瓷器,送至阿拉伯和欧罗巴。

    开封城富有四海,正以自信c广博而骄傲的胸怀,吸引着四方的朝圣者和毁灭者。

    马如兰是一位寡妇,三十年许,人高马大,稍有姿色。

    其丈夫曾是禁军的一个都统,在几年前的“讨土之战”中英勇就义,留下马如兰和遗腹子。

    得知噩耗的马如兰伤了胎气,为了给儿子治病,外加赡养公婆,马如兰去了勾栏,表演女子相扑。

    公婆苦劝儿媳改嫁,可马如兰宁死不从,要不是丈夫把自己捡回来,自己早便死了,这里是她唯一的家。

    大周的勾栏是出演杂技百戏的场所,与酒肆c青楼和妓馆共同承包了大周市民的娱乐生活,女子相扑更是喜闻乐见c声明广播的一项运动。

    大周的娱乐产业十分超前,不仅内容丰富,还颇有些规范化经营的概念。像女子相扑,业内人士便规定了重量级和尺度。

    马如兰属于“非贱籍,壮妇,抹胸绸裤儿”的类型,偏重技艺。虽然不似妓馆青楼,但勾栏明显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地方,于是马如兰经常在亲戚面前遭到嘲讽奚落。

    开封的市井百姓尤为追捧女子相扑,养出了一大堆的“熟客”。刚看相扑之人,主要去青楼妓馆这些地方,冲的是限制级内容,追求的是香艳场景,这一点跟现代人没什么区别。

    在儒学充斥的传统社会,胳膊c后背c肚脐c小腹c大腿根儿,一齐露出来,刺激非常。

    甚至有些妓馆,居然要求女子只用巴掌大的布兜住前胸,用布条捂住下身,惊世骇俗。所谓的女子“肉搏戏”便是一对女人身子滚来滚去,香汗淋漓,喘气微微。

    真正看出点门道的市民,即“熟客”不屑于这些刺激内容,转而追求技艺,开始要求水准。

    马如兰因为身体条件好,技艺出众,已在开封闯出偌大的名号。这不,买菜回家的路上都有人打招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