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九十八章 东海有归期(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按照他的意志去涂画。千秋万壑,表里春秋。这既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巨大权力,更是一种谁也无法替代的责任。不管成败,都关系着亿兆生灵的福祉,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元公也不用太谦虚了。一切功勋,青史自有公断。咱们的太史公从头至尾可都记得很清楚呢。呵呵!”

    东方朔轻轻拍了拍手掌,笑着说了一句。而坐在后面的太史令司马迁却并没有笑。这位白发萧疏的执史笔者,只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元公及诸位请放心。青史如钩,刻画铭记。斑斑点点,不可或缺。老夫如果不能用手中的笔全面地记载下这一个恢弘的时代,那就有愧于史官这个称号。是会被后人骂的。”

    看到他的认真样子,元召和其他几个人都笑了起来。毋庸讳言,大汉帝国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居功甚伟,能够在将来的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每一个人心头涌动的自豪和荣誉感却是不必多说。

    “元公,如今这件大事也终于忙完了。这几天,来自天下各地的诸侯王和番邦属国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已经陆续开始离开长安,回他们各自的地方去。这件事,各有司官员已经在安排,特此禀明一下,请元公和诸位放心!”

    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刚刚担任光禄寺大夫不久的辛庆忌。这位年轻的官员,是元召亲自点名提拔的。这次他负责接待这么繁重的任务,本来还有许多人十分怀疑他的能力。毕竟,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骤然身居高位,已经引起质疑。又要肩负起这么重大的职责,他到底能不能行呢?

    而事实上表明,他能行!这个在很多人眼中并没有多少实际从政经验的年轻人,不仅把这次接待任务组织的井井有条,一点也没有出现纰漏。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更多的时候协助元召,主动承担了庆典的部分重要活动。比如,赴南郊祭祀天地和去高祖皇帝庙祭告的这两次活动,便都是他受元召委托组织完成的。而且都十分成功,引起不少人的称赞。

    可以预见,名叫辛庆忌

    的这个年轻人,他的前途之路已经打开,未来必将不可限量。

    听完他简略的汇报,元召点了点头,温言嘉奖了几句。已经有好几个像辛庆忌这样的优秀年轻人,被他安排到了重要职位上。未来的希望,将会在这一批人身上,他很期待他们将会取得的成就。

    能够得到元召的亲口嘉奖,辛庆忌自然是心情激荡。不过,他略一犹豫,还是把在心里已经考虑了好几遍应不应该提起的那件事说了出来。

    “元公,不知您还记得没有?数日之前,那一批在长安街头闹事的高丽人,一直在狱中关押着。因为忙于庆典活动,遵照您的吩咐,并没有来得及详细审问。这件事该怎么办,还请示下。”

    其实,辛庆忌心里是有些怪的。按理说,这样的事应该交给长安府衙来处理。但元召偏偏交给了他。难道是因为牵涉到异族人的缘故?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哦,我当然没有忘。那些高丽人嘛……先在狱里关着吧!不用管他们。那个女子安排好了没有?”

    “光禄寺里有特别的馆驿,我已经安排了人,好好照顾金秀珠和她的那个仆人。”

    “很好。现在可以去好好的过问一下这件事的始末了。”

    “元公,您要亲自接手这件事吗?”

    辛庆忌连忙问了一句。他虽然没有详细的审问过那些高丽人,却早已经明白这其中的非同小可之处。他从来就是个聪明人。在没有得到元召亲自命令之前,是绝对不会去随便过问其中缘由的。

    “庆忌,如果你不嫌辛苦,这件事还是麻烦你去弄明白吧。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辛庆忌心中一愣。他没有想到元召真的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