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河之间,声音回荡。风过如刀,镌刻大地。所有在场者闻之,无不动容。神州故土,何其有幸,数千年风华烟雨,终于孕育出元召这样的人物!而西洲新域,又是如何的幸运,等到了他的到来,这片半蛮荒之地,将再也不用经受那些轮回的苦难,它将在华夏文明的引导下,逐渐进入一个同样璀璨光辉的时代。

    “谨受教!元公诫勉,当铭碑文刻之,千秋万代,为西洲根本……。”

    以赵充国为首,所有留在西洲的上下人等一连三拜,恭敬承诺。

    看着经过他精心挑选所留下的每一个人,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他为这件事耗费了无数心血。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原先历史时空中昭、宣时代最重要名臣之一的赵充国,他做出的最耀眼功绩,就是镇抚四夷。所以,元召才这么放心的选定他为继任者。

    而留下李陵以威远侯、西洲都护府将军的身份在此震慑一方,并辅助赵充国管理军政事务,这更是他布置的长远棋子。

    当元召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看着因为终于能够独挡一面而激动的满脸通红的李陵,他忽然联想到一些事,不禁哑然失笑,既惊叹于宿命中的神之处,又为李陵的未来感到无限期待。

    天下所有人都永远不可能再知道,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已经彻底改变了李陵和他背后家族的悲剧性命运。

    老将李广就不用说了。这位赫赫有名的飞将军,受封镇北侯,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在长安还活得好好的。据说还能骑得了烈马,拉的开硬弓。“李广难封”“横刀自刎”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英雄悲剧,再也不会出现了。

    而李陵,这位在汉武帝后期名将相继凋零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英才人物,也不会再因为诸般历史的错误,而被俘匈奴,沦落胡尘。更不会因为他的忍辱负重而屈膝投降保全性命以图后计,最后以至于汉廷闻讯在没有考虑周全的情况下便夷其三族诛杀满门,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李陵的最后归宿,其实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而据元召所知,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草原上的匈奴势力互相残杀以及与汉朝军队的不间断战争后,已经对这一切深感绝望的李陵,带领着追随他的部族将士们,一直往西北方向深入大漠,转过天山,然后就此消失了踪

    迹。

    史和历史传闻中,关于他的记载就此泯灭,再无消息。而根据后来的许多详实史料考证,李陵和他的追随者们很可能辗转到达了欧亚大陆的接界处,也就是著名的地中海周围,在那里繁衍生息,就此居住了下来。至于后来那些彪悍绝伦的著名星月弯刀骑兵部族,到底是不是李陵这一支的后裔,这其中却没有明确的证据。但谁又敢说和他没有关系呢?

    想到这些时,元召无声的笑了起来。看起来,每个人的宿命中也许总有些避免不了的渊源,就在不经意间会扯上关系啊。好在,李陵再也不可能成为那个悲惨的流亡者,从现在开始,他是秉承大汉帝国意志的疆域守护人。坐镇西洲,震慑山海,名传千秋,功德百代。

    “师父……我有些不舍得你走!”

    看到元召脸上的笑容有些神秘,李陵虽然感觉到有几分怪,却并不了解这其中的详细,更不会想到那些冥冥中的天意所在。他的心情在激动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即将离别的伤感。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岂能效儿女之态?好好去做,我会在长安时刻关注你取得的成绩,保护西洲安宁稳定,便是你最大的责任了。不要让我失望。”

    李陵垂首听命,却终究忍不住落下泪来。元召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着又勉励了几句。而陆浚和季迦这两个人,则拉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