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没有人害怕会再次发生烽火战乱。不管是朝野还是民间,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都一致认为,宫廷和朝堂上的博弈,最多会停留在小范围之内的混乱。

    天下大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荣发展,百业蒸蒸日上。在这样的局面下,谁要是妄想试图再挑起战乱,那他一定会成为天下所有人的仇敌。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不等蹦跶起来,就会被拍的死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许多多的人心中,并不反对皇帝陛下隐隐约约透露出的意向。甚至更有许多人,暗中欢欣鼓舞,非常盼望着正式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而更多的人,在心底深处权衡利弊,犹豫纠结着,难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赵充国。

    百年沧桑烟云,不过弹指一挥间。在大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登上皇位九年之后的这个春天,天下人才恍然惊觉,当这一年再结束的时候,大汉帝国已经建立整整一百年了!

    也就是说,当这一年岁暮将至,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已经横跨东西、强盛无极的这个庞大帝国,将正式迎来自己的百岁诞辰。

    朝堂上下,九州郡县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在准备关于这场盛世的庆典。意识到这一点的整个天下,在这个春天,焕发出无限的希望和生机。

    以少府令赵充国为首的皇帝特使队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特殊使命,再次来到了西洲。

    也许是因为人烟还稀少的缘故吧,春天的气息,在西洲似乎格外明显。新建起来不久的西洲都护府,就坐落在沃野千里的中心地带。赵充国这几天一直待在这里,休息得非常好,一路来的疲乏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自从几天前刚到的时候和元召进行过简略的交谈之后,赵充国便一直没有再得到和他见面的机会。虽然知道皇帝的诏令有些急迫,但他心里一点儿都不着急,在元召面前,只需要安心的等待他的安排就行。他相信他有自己的分寸,分得清缓急轻重。

    长途跋涉之后的身体有些懒。赵充国虽然精力旺盛,也不免感觉到午后的阳光令人犯困。其实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并没有闲着。在大略了解过西洲发展的各种进度之后,他心里已经是大为吃惊。

    距离他第一次出使不过两年的时间,可是如今的西洲已经天翻地覆,今非昔比。难道元召此人真的有点石成金之术?还是说他会驱使天地之力来为其所用?否则,根本就无法解释,以凡人之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巨大的成就。

    一杯冒着香气的清茶,使少府令大人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他在案头上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中翻阅了良久,掩卷之后,呆呆坐着,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急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侍从进来报信说,元公回来了!如果使臣大人现在有时间的话,可以过去见他。

    赵充国心头一震。一种不知道从何而来的预感,让他意识到,也许一个巨大的机会已经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就看他能不能掌握在手中了。

    赵充国穿戴上了正式的衣冠,弹去上面的征尘。在出门离开之前,他又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一摞一摞的材料。这些有关于西洲的各种详细资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属于绝密的文件。而自己能够有机会了解和翻阅,显然是出于西洲最高权力拥有者的授意。而这个人,不言而喻就是元召。

    赵充国跟随着侍从,一路穿过西洲都护府的宽阔广场。他远远的看了一眼广场中央那座高高的纪念塔。风吹动云层,遮住了阳光的影子,那里显得有些肃穆清凉。一块巨大的石碑,刚刚制作完成。有人正指挥着把它竖立起来。高高的滑轮吊车,铁链和绳索,还有光着膀子喊口号用力的工匠和军士们,这一切,令走过的人都不知不觉停下脚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