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能。这是他手中最值得相信的暗卫力量。也是唯一没有遭受到那个年轻重臣势力所渗透的存在。

    “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一个单薄的少年竟然成长为了今天的庞然大物……这到底会是大汉的福祉还是养虎为患呢?老祖宗如果在天之灵有知,可否给予明示……”

    从白云苍狗到如血晚霞,不过一个时辰的转换。可人心的识别,却需要十年、三十年……甚至千百年,都未必能够如愿。两鬓染霜的皇帝想起当年窦太后亲口对他说过的那个梦,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些年以来,也许正是先入为主的过于相信了窦太后的临终遗嘱,才造成了今天尾大难掉的局面。等到恍然惊觉,却为时已晚。如果这一切都是那个年轻人的巧妙布局,那他的谋略和手段就真的太令人可怕了。

    不必说先前那些朝代里君王的权威是怎样的至高无上。就只说是汉朝以来,剔除仁弱的汉惠帝不算在内,三位先帝和两位曾经执掌权柄的太后,他们的意志又是如何的不可违逆!真是一言可决生死,生杀大权只在挥手之间。不管是多么威震天下的将军还是功勋卓著的重臣,说拿下就立刻拿下,说处死就难以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那么,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难以随心所欲的行使君王雷霆之怒的呢?皇帝刘彻闭上眼睛想了很久……直到最后一抹光明被暮色吞没,他才想明白,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名叫元召的那个人正式踏进未央宫的那一天!

    “不管你将来还会给这个天下再带来什么,朕决定收回这个机会……大汉王朝已经够强盛了,不需要再折腾……只停留在当前的局面就好。史书当铭记,这是朕成就的盛世!元召,你是朕发现和启用的,那么,当朕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也会一起带走你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些如火如荼,只留下虚妄的幻影。喃喃低语中,君临天下三十多年的这位皇帝,孤独的心情和这个黄昏一样苍老悲伤。

    最后一位长安使臣一路向东,三五日的行程,即可抵达他的目的地,河东将军府。当一身甲胄披挂的程不识拜谢过天子赏赐之后,使臣

    示意他摒退左右,然后交给了他一个带有密匙的小匣子。

    “陛下密旨在此,将军一人观看!”

    已经预感到将会承担重要使命的程不识,不动声色的接在手中,开启看过之后,眼神中有莫名的精光闪烁。

    长安使臣使命达成,长松了一口气。他刚要开口再说些什么时,却未曾想到,刚刚还态度恭敬的河东将军,只是叹息了一声,然后宝剑出鞘!下一刻,利刃加身,天子特使横尸堂前。

    这位使臣恐怕到死都不曾明白,自长安受命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皇帝需要的是不会对世间泄露他丝毫秘密的传信人,这个任务,就只有死人才能够胜任!

    曾经在胡马万军之前厮杀过的程不识,命令麾下心腹将校拖走了使臣尸体,清理干净现场之后,没有对任何人解释什么。他自少年从军纵横沙场数十年,最重的就是法度和规矩。

    那个盛有皇帝密旨的小檀木匣子被恭敬地放在案头,那里有他的剑和兵符印信。它们被并放在一起,承受着将军的目光注视。

    “传达密旨的使臣,已经遵照陛下的吩咐,被末将杀了……不识起自微末,成为统兵将军,承受皇恩无以为报,陛下既然有旨,虽刀山火海,莫敢不从也!”

    言罢伏地而拜,感泣莫名。百战加身的将军,比谁都明白,这一次他接受的,将是一个多么艰难的任务。而他一旦领旨,就已经别无选择。忠君之事,生死为轻!至于那些史书之上千秋身后名,就更无暇考虑了。

    是夜,河东将军府中,灯火彻夜不息。忠心于王事的军中心腹将校们和他们的将军一起,立下了效忠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