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六十三章 喋血宫门(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不过如此也!丞相,正是其中的楷模。”

    雷声掠过未央宫的上空,所有人都心中震撼。原来如此,今日受教,余生难忘矣!

    丞相公孙弘眼中的光亮有些骇人,他拼尽最后的力气紧紧的握着元召的手,脸上的笑意逐渐伸展。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小子,竟然是他的知音!

    “元侯一语……公孙无憾矣!只是可惜……不能亲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国家在你手中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了……切记……将来浊酒一杯坟前祭奠,勿忘相告……!”

    话语逐渐低沉,眼中的色彩逐渐散去,大汉丞相公孙弘含笑而逝。

    元召低头片刻,把心中的万千悲伤深深的沉埋。真正的考验终于到来了,他有一种预感,公孙弘的死,将开启一系列最尖锐的碰撞,是非成败、天下大局,会在这个秋天将尽的时候,全部分晓!

    所有围在四周的人,紧张惶恐的看着默默无语的元召。有些散乱的头发遮住了他的半边脸,看不清楚是什么表情。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从他内心深处透露出的哀伤。

    “元哥儿,丞相他……”

    太子刘琚分开大批保护的侍卫,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已经闭上眼睛的公孙弘,堂堂的丞相在宫门外被刺杀身亡,这在大汉王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元召终于站起身来。低沉的话语显示出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太子殿下,公孙弘丞相为朝廷扫除奸恶不惜自身,以至于被奸人所害。臣建议,令朝廷史官详细记载其事迹,予以身后哀荣!”

    太子沉重的点点头。他能理解元召此刻的心情。元哥儿向来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公孙弘以老迈之躯心甘情愿的为他冲锋陷阵,以一种老而弥坚的心志,真正的实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信念,当然值得好好的加以褒奖宣扬。

    朱雀门外的刺杀,在大汉史书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事件。后人往往把这次作为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元召,这个光耀千古的名字,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真正的接过引领大汉帝国的重担,从此责无旁贷,名副其实!

    当然,现在在场的所有人,还有听到消息后陷入巨大震惊中的长安民众,极少会有人想到,这背后会有怎样的惊心动魄。

    按照常识来说,丞相公孙弘和司隶校尉终军的被刺,幕后主使者当然就是那些前段时间被处死罪臣的残余势力。这样的判断,也是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就该有的想法。

    为此,很多人马上想到,朝野内外肯定会进行新一轮的大清洗了。那些藤脉相连的势力,这一次肯定要倒霉。在那位年轻侯爷的铁腕之下,长安激荡,再度流血,已经是可以预见。

    然而,出乎意料,一直等到三天三夜的大雨停歇,长安城内也并没有什么大动静。好像两位朝堂重臣的被刺就这样无声无息被大雨掩盖下去了一般,令人琢磨不定。

    无数人猜疑不安的目光,在未央宫和侯府之间逡巡,都纷纷猜测着当日亲眼所见公孙弘死去的元召此刻在干什么。不过,自从那日之后,没有人再看到过他的身影出现,更无从探知其所作所为。

    元召在朱雀门口所说的那几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扬开来。身负着选拔朝廷所需才俊之士的董仲舒闻听之后,叹息良久。对老友公孙弘不幸遇难的消息,心中难过的同时,对于他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却又感到很是欣慰。

    长安学院大祭酒把这几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然后带回了那处帝国的摇篮。从此以后,这种精神便作为了所有在此修习的年轻俊彦们指导的人生目标。明灯次第,薪火连天,代代流传,永久不息……!

    而在并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元召这几天也并没有闲着。雨过之后,满地黄叶堆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