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六十章 寸心可念不可说(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心知肚明。而且他们为了报效知遇之恩,往往会积极参与,协助自己的主上策划准备,以便荣辱与共,忠诚进退。

    就比如淮南王刘安的门下,有八人最为忠心。他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韦陀。这些都是多年来他收揽在王府的人杰,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都是可以慷慨赴死,为之效命的。

    跟着父王来过几次长安的郡主,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关系。她也曾经以为,树大招风的淮南,早晚有一天也会像当年的吴、楚之国那样与未央宫来一次摊牌,究竟王国命运如何,前景恐怕并不乐观。

    在世人眼中,这本来是一个很难妥善解决的难题。不过,那一年的长安含元殿上,有一个弱冠男子神态淡然的递出了自己的奏章。这个难题,竟然奇迹般的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手段在随后的时间里逐步得到了化解。

    那道被皇帝采纳而诏令诸侯各国遵行的提议,在后来的史书中,有一个著名的名字,叫做“推恩令”。

    这般高超的手段,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宰执天下、举重若轻了!当时被逼无奈而照令执行的很多诸侯王族心中,对此是怀了深深怨恨的。毕竟这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成全了中央王权多年来想达到的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推恩令”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积极后果。这几乎是有史记载以来,运用最温和手段解决矛盾的范例。一道简单的诏令,不仅避免了中原大地上的战争和生灵涂炭,而且在社会层面和天下人眼中,维持了皇室的尊严和以“孝”治天下这个至关重要的治国方略。可谓是意义极其重大。

    后来,在东海碧波楼船上远望海天接界处的淮南王,当着麾下水师劲旅,曾经无比感慨地对此发出过一句慨叹。

    “自古以来,天下英雄,不可胜数……唯此子胸襟,直如海天寥廓,令人叹服!”

    此子非别,大汉国侯元召也!

    那个时候的淮南王,还并不知道他口中叹服的弱冠少年早已经与自己的掌上明珠银河偷渡,数次欢愉……等到他知道的时候,郡主却已经桃李结子,任凭他吹胡子瞪眼睛,也无可奈何了。

    “那个小子,早晚有一天,本王要敲他几拐杖,好好出口气!”

    郡主刘姝在东海瀛洲岛上,诞下一个麟儿的时候,被海风皴染了几缕霜发的王爷一边眉花眼笑的抱过粉雕玉琢的外孙儿,一边对齐声恭喜的大批心腹属僚们恨恨说道。

    然而,这样的威胁之语,听在众人耳中,却似乎隐然含有的得意色彩居多。整座新落成的宫殿中此起彼伏的道贺便更加的真诚。谁都明白,这件事对于淮南王体系中他们这些人的未来到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不管将来怎么样,这个注定是身份尊贵的小娃儿既然与元召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那么便多了一层最坚定的保障。想到这一点,不仅从淮南来的这些人对郡主所居宫殿方向投去的目光中满含了真诚的祝福,就连以淮南王马首是瞻,一起东渡大海来到这边寻求一片天地的另外几位诸侯王,闻讯而来时脸上的喜色也是发自内心。

    元召,这位自大汉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朝堂重臣,他的未来之路到底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现在虽然还没有人敢去预测,但至目前为止做出的这些成就,已经令无数名臣勇将难以望其项背了。

    “姝儿,你为他肯做出这样的牺牲……真的不会后悔吗?”

    看着自己宝贝女儿虚弱的样子,淮南王心疼的问道。

    “父王,自从与他相识,我就从来没有后悔过。就算是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那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他在大海上给过的那个承诺,就足够了!”

    “什么承诺……你就这么相信他?”

    “父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