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三章 此身肝胆 何惧诋毁流言(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诸侯成了平民,几乎占了天下诸侯的将近一半儿。朝野为之震动。

    这些倒霉蛋,来的时候还是指高气昂的诸侯王,出长安以后就成了落魄的平民百姓。这、这可是连喊冤都没地方喊去啊!去高庙面前哭都没脸去呀。在以孝治天下的这个时代,对祖宗大不敬而被剥夺爵位,这可是正大光明、冠冕堂皇的借口,任何人都说不出什么。

    皇帝的行为,让许多心思机敏的臣子从中看出了玄机。于是为了邀功请赏,开始频频举报揭发诸侯王们的过失和劣迹。不需吹毛求疵,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甚至发展到拷打来长安的诸侯王臣属,令他们揭发主人实行诬告。可以说这几年来,剩下的那些诸侯王日子并不好过,坐卧不安,悲苦不迭,怨声载道。

    皇帝得到他们的哭诉后,虽然表面上命令主管部门要礼遇诸侯,不得无礼约束和故意找茬,但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在一些臣子们眼中,早已经看得明明白白。

    廷尉府作为大汉最让人畏惧的地方之一,他们要出手打击外地的诸侯,不关自己事的人绝对会袖手旁观只看热闹。不过,当今天廷尉杜周站在含元殿上,开始他措辞严厉的奏事后不久,所有人都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有一些紧张的气氛开始在文武百官当中蔓延。

    廷尉大人的奏章很长,他今天特意的吃饱了饭,撑得底气十足,声音洪亮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在殿门外执守的羽林军侍卫们都能隐约听到。不久之后,今日负责带队在此值守的羽林军校尉,不动声色的对某一名部属看了一眼,又过一会儿,那名身份普通的羽林军侍卫随着换防去别处巡守时,悄悄的走开了……。

    含元殿九龙台阶之下,丞相公孙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虽然低头无语,脸上早已经是神色变幻阴晴不定。今天的局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身为百官之首,竟然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提前察觉,他已经预感到,一场巨大的风暴也许马上就要来临了。对于自己来说,是福是祸,现在难以预料。

    朝堂上的任何一次动荡,都绝不是他想看到的。谁不想安安稳稳的当个太平宰相呢!虽然公孙弘的丞相权力受到大大的制约,但他毕竟是待在这个位置上。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现状让他时时感到很痛苦纠结,然而却没有选择的余地。

    出现任何一次意想不到的差错,自己都有可能背黑锅或者是当替罪羊啊!想到皇帝处理事情冷酷无情的另一面,公孙弘心中早已经不寒而栗。他偷眼往上瞧瞧皇帝的脸色,暂时还看不出什么来。再次低下头时,心中已经对今天跳出来的这两个人、大宗正刘轩和廷尉杜周的祖宗,在心里咒骂了好几遍了!

    站在含元殿上的每一个稍微有点儿头脑的人,都已经明白,今天对那位年轻侯爷的突然发难,绝对不是孤立的事件。要说这两件事没有牵连,而且背后没有预先的谋划,任谁也不会相信的。然而他们就这样公开的跳了出来,明目张胆的对一位即将踏入朝堂担任要职的侯爷展开了攻击,这如果不说是丧心病狂的话,那一定就是有必胜的把握,自信可以在权力的博弈中一举击败元召!

    含元殿上显得很安静,只有大汉廷尉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四周,此人神态激昂义正言辞,仿佛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此刻正在涤荡着世间的邪恶,不容对方有丝毫的反抗。虽然他指控的对象,并不在眼前。

    皇帝刘彻脸上的表情,让人有些琢磨不透。从半个时辰之前大宗正刘轩首先站出来,进行引经据典的批驳长公主下嫁不和祖宗规矩开始,他便开始了这种态度不明的倾听,一直到现在,没有表现出任何倾向。这样的态度非常反常,令许多大臣心中暗自提高了警惕。一些平日里关系比较好的,便偷偷以目光示意,互相提醒不要轻易表态,以免在形势不明朗之前,站错了队伍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