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一章 长安动 风云生(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今天的明月楼,就似乎显得格外热闹。原来,今日却是季家老爷子季心的九十华诞。季氏双雄,季布季心,季布早亡,季心却活得更加长寿。如此盛大的日子,自然是贺客盈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明月楼的掌门人季英满面红光,在恭迎着每一个来到的客人。季家底蕴深厚,黑白两道儿交往颇多,来往的人中既有江湖豪侠,又不乏高官贵戚公侯王爵,因此,绝对怠慢不得。

    每年季心老爷子的生辰,都会有许多人来道贺,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明月楼外的整条街道上,马车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楼上三层都座无虚席,可见季家人脉之广。

    明月楼这几年越发的繁盛,天下各地郡县都已经有了它的身影,形成了一个连锁经营,只凭着这酒楼的一项业务,用日进万金也不足以来形容了。不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季家的资产就超越了从前这么多年积累的几十倍还多。季英作为季家的掌门人,真可谓是富可倾城财大气粗了。

    季英深深的知道,季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不过就是因为有幸结识了一个人而已。每当想到这里,他便无比的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也更加感谢季心老爷子的及时提醒。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时候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

    季心老爷子的九十华诞,那个人不能来参加,让季家上上下下都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大事面前,私人的事即便是再重要,两者比较那也算不得什么。

    季英看得出来,老爷子对此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当他把最新战报传来的消息告诉季心时,这位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亲自抵御过匈奴骑兵的国之宿将,浑浊的眼神中透出了明亮的光芒。

    多少汉家儿郎曾经浴血在北疆,那些葬身沙场的将士中,就有他们季家的子弟。老将已经风烛残年,每当回想起那些惨烈的战斗,对匈奴人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梦中回荡。本来以为会抱憾而终,再也看不到汉家战士对匈奴人开战的那一天了。却未曾想,在此时此刻听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老将虽老,白雪盈头,亦可为之拍案而起,大呼痛快!

    “元召此子,当日我一见他就知道必是国之栋梁材,今果然如此!哈哈哈!看来老朽年纪虽老,眼光却未朽也!”

    说出这句话时的季心,身穿百花蜀锦团袍,敬完一杯水酒后,坐回寿星席上,听到席间有人在谈论北疆战事,他早已忍不住,不顾自己的身份,也大声赞叹起来。

    此时正午时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下酒楼百余桌宾客,热闹非凡。季英为了这些身份不同的人各自方便,吩咐手下人很细心的安排在了不同的楼层。这倒不是季家对待来客分三六九等,而是纯粹为了大家都方便而已。

    按理说以季心的身份和高寿年龄,本来是不用在这儿全程相陪的,他只需要来露露面,接受一下大家的祝贺,自去清修静养,由季英在此就好,自然也无人见怪。不过今天有些例外,季心老爷子心中高兴,他想要好好的听听大家议论的消息,所以就兴致很高的留在了这里。

    在这第二层酒楼上共摆设了九张席面,能够有资格坐在这里的,身份自然都非同小可,皆是大有来历的人物。在朝堂上为官的就不用说了,就连王侯也颇有几位在座。

    这样的庆贺聚会,本来就是互相交流谈论的好机会。何况现在接连轰动长安的几件大事,更是值得大谈特谈。听完季心老爷子的感慨,附近听到的人纷纷点头附和,更有几个素来对元召钦佩的,开始慷慨激昂地讲述他离开长安后平定真番、挥师草原的那些作战细节,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听来的,反正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神乎其神的,第一次听说的人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津津有味儿,更有的神色激动彷佛身临其境,就连季心也是眉飞色舞,连连叫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