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九章 平戎策 待君裁(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下的人都听得很认真。/p>

    佩服、赞叹、惊叹、膜拜、嫉妒、羡慕……各种各样的情绪,浮现在很多人的脸上。曾几何时,那个只是一个流浪儿身份的人,谁也未曾料到,他竟然做到了今天的地步。/p>

    大汉丞相平津候公孙弘与御史大夫张汤之间的那个座位空着,自从元召领兵出征以后,就一直空在那儿。但几案一直被殿中侍从们擦的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没有。仿佛他一直就坐在那儿,从来没有离开。/p>

    这是一种被崇拜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本来是应该像古代那些名垂千古的大贤们才拥有的,可是现在,在那个十六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开始初步具备。/p>

    公孙弘压抑住心中的波澜,移开注视身边座位的目光,无声的叹了一口气。到了今天,他不服也要服了。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而元召他的路才刚刚开始。他未来究竟会做到怎样的地步,恐怕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就目前的这些,已经足够令人惊叹!/p>

    殿前常侍那慷慨激昂的声音终于停止下来,整个平定真番的过程被叙述的很详细,就连一些细节都被那几个尚书台的文字高手写的细致入微,此时听在众人耳中,尤其动人心魄。/p>

    真是好手段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的征服一个国家,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可是在元召的手里,就是赢得这么容易!他的征服,可不是普通的以武力征服,而是连人心一起征服的。/p>

    没听到刚才的讲述中都说了吗,“……攻破王险城之后,长乐侯与太子迅制定了相应的安抚政策。开库府,赈济贫者。布告,安抚百业。只诛恶,清除卫氏余孽,稳定归附士族之心……一切从宽相待,民众奔走庆祝。”/p>

    这就难怪皇帝陛下心情大悦了。以这么微小的代价,几乎没有动用朝廷的一铢钱,就平白无故的收获了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从此,辽东稳固无忧,民众称颂。而且连带着太子也得到了一大笔功绩,这样的好事儿上哪儿找去。/p>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威服怀远,扬兵威于域外,万民振奋,贺圣德于阶前。此真是我大汉之福,陛下之福也!臣等谨为陛下贺!万岁、万岁、万万岁!”/p>

    以丞相公孙弘为,文武百官一起离座拜伏于九层金阶下,山呼万岁,心悦诚服。/p>

    皇帝刘彻冕旒冠下的眼中放射出异彩,心中的兴奋之意都挂在脸上了。听着大殿当中一片称颂,禁不住哈哈大笑,这正是他要想达到的效果也!/p>

    “诸卿家平身吧!在敌人猖獗的情况下,国家取得这样的大胜,是极不容易的。当然,这功绩不是属于朕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在座各位的,属于远征将士的,属于我大汉所有臣民的!散朝之后,可命有司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汉将士刚刚取得了怎样的胜利。另外,太史令要把这次的有功者详细记录其事迹,铭之史册,以彰其功。”/p>

    底下的臣子们听到金口玉言做如此言说,心中已经都在暗自慨叹。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这么大的功绩,无论如何,史书上都会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而皇帝亲口吩咐,重量自然又不相同。/p>

    有司官员和太史令司马迁各自躬身领命毕。却听皇帝继续兴致勃勃的说了下去。/p>

    “开疆扩土,划郡为治,这自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然而和这些比起来,朕最高兴的还是看到了我汉家将士的勇敢无畏。元卿有一句话说的好‘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远隔大海又怎么样?千山万水又怎么样?那卫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曾经跳梁何其猖狂,一旦败亡束手就擒,千里押赴我大汉阙下,两日之后,就将随太子入长安,献俘于未央宫前了!哈哈哈!所以,朕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句话,哦,不仅是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