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将旗出(第2/3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马终于要离开终南山下的牧场,去到它们真正纵横的天地。

    自从入冬以来,在这些广阔牧场里,黑鹰军的军事训练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冰雪还是暖阳,也不管是密林还是山岗。人马纵横呼啸,排兵布阵往来厮杀,各种体能的训练和配合作战的演练,不嫌枯燥的一遍遍进行。因为在每一个黑鹰军将士的心头,都牢牢记着长乐侯元召在当初给他们制定下训练规程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正是这样平凡朴素的几个字,却胜过千万条大道理。再加上主将卫青的严格要求,黑鹰军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敢于懈怠。

    不过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同,不管是在长乐塬上的留守军营,还是在终南山下的各个训练场里,黑鹰军将士们脸上都泛出压抑不住的兴奋之色。虽然不敢大声喧哗,不过都在悄悄议论着即将会得到证实的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不知道是从哪儿最先传来的,今天一早就开始在将士们中间流传,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还认为和从前的几次一样,是有些人想上北疆前线立功想疯了,又编造出这样的谣言,如果被严肃的卫青将军知道了,少不了又会挨一顿军棍。

    可是不长时间以后,所有人的心中都开始踊跃起来,因为,黑鹰军主将卫青,被皇帝派来的特使钦命传召到长安去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预感到,这次很可能会是真的!朝廷终于要启用黑鹰军了,这就意味着,北方长城沿线要与匈奴人正式对战了。这个消息虽然还没得到证实,但已经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卫青离开军营还没有进入长安城的功夫里,就已经传到了每一个黑鹰军将士的耳朵里。

    毫无疑问,所有听到消息的人,都盼望着他们的推测没有错。自从那年在雁门关外,以一千五百众大破匈奴两万多骑兵以来,黑鹰军从上到下都盼望着再来一次更大的胜利。

    这样的情绪,不仅存在于将校们的心中,就连普通的黑鹰军卒也同样盼望。一把长久淬炼的宝刀,如果没有机会去沙场染血,它的锋芒终究不会锐利。经过元召长期以来的灌输,巨大的荣誉感早已深深地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中。盼望在沙场上证明自己能力的强烈渴望,使这支军队已经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无所畏惧,视死如生!

    现在的黑鹰军早已脱胎换骨,比起当年的战力,又不可同日而语。黑鹰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两万五千余众,分成三个大营驻扎在终南山至长乐塬一线。主将卫青,下面是八个领兵校尉,他们分别是曹襄、苏建、公孙戎奴、张次公、周霸、韩悦、关喜、李望。

    这八个日后被载入大汉名将录的人,现在的军中身份也不过是区区带兵校尉而已。其中曹襄等七人和卫青一样,都是出自最先来到长乐塬的那五百骁骑营,而关喜的身份有些例外,他当年被元召从右北平带回来后,拜入其门下,做了元召的弟子。这对于关喜来说当然是莫大的机缘。

    前些日子,元召拜将东征,带走了公孙戎奴和张次公两人,那哥儿几个是老大的不情愿。整天窝在这里练兵有什么意思啊,哪里比得上去真刀真枪来的真实,不过没有办法,都在心里怏怏不乐了好长时间呢。现在好了,如果真的能北征匈奴,那就得偿所愿了。

    他们的猜测并没有错,这次他们终将如愿以偿。当卫青跟随着传召使进入未央宫朱雀门的时候,不用多说,他早已从守卫的几个昔日羽林军兄弟眼中明白了一切。那几个羽林军侍卫暗中给他传递祝贺xinhào之后,看着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无比羡慕。曾几何时,他们都是相同的宫中侍卫,现在卫青即将拜将统领大军,挥师北上,又是何等的威风!

    皇帝刘彻在偏殿之中召见了卫青,看着这个气宇轩昂的高大身影从殿门之外逐渐的走进来,他很满意。作为卫子夫的亲弟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