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三章 运筹谋划 决断先机(第2/4页)  汉血丹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董仲舒,从此以后也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学,为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记的同时,也给华夏民族的未来,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所以,在元召看来,这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儒学宗师,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从某些渠道听来的消息,这位老先生好像对他很有兴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资料,包括他曾经写出的那几首诗词,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对此,元召并不在意,儒家学说的各种漏洞,早已被后世的好事者们批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坛上的孔老夫子所赐。

    要用这些论据来打击一下现在还只是一位普通讲师的董先生,元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识时务到来对自己挑战的话,那么元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就是。

    元召得到的情报,一点儿都没有错。秋风起处,在长安下马陵附近的某处庄园里,闻名当世的大儒正在和他的弟子们盘膝论道。

    就在不久之前,名叫董仲舒的这位饱学之士,在长安街头,曾经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怒潮。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

    那麽多赫赫门第,勋贵世家,就这样淹没在了愤怒的民意当中,这种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那么大的一个阶层,也挡不住它的冲击。当时他就曾经对弟子们发出过一句慨叹“民意即是天意,不管是谁,如果掌握了这样的力量,那天下在其眼中,也不过如处囊中尔!”

    他带领着他的弟子目睹了全部过程,虽然心有所感,但他不相信,这么大的一件事,会是那个小小的长乐侯策划完成的。他的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这是董仲舒心中的疑惑。

    不过,在详细的研究了元召此前所做过的每一件事,他的心中又有些不确定起来。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天纵英才。

    几百年前,当孔子拜访老子回来,曾经发出过那段著名的慨叹,他知道鸟儿会飞翔,他知道龙会变化,但对于老子的深蕴,却只能仰望,“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说的这样的人。

    董仲舒唏嘘良久,还是没有研究明白,元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心中对于他的重视,却又加重了几分。那个长乐塬,他觉得很有必要领着弟子们去转一圈儿看看了。

    另外一件萦绕在他心头的大事,就是听说皇帝有意向要在长安创建一所高等学府,专门儿培养朝廷所需的良才美质。这件事对于董仲舒的吸引力是无比巨大的。

    因此,今天他与追随的几十名弟子,又在详细的归纳儒家学说的精髓,以便更好的完善他的那套思想。儒学宗师心中火热,踌躇满志。

    长乐塬上,长草起伏,秋意微凉,此处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很忙碌。

    由元召所亲手设计的帆船,现在已经完工了几十艘。终南山上的木材,太方便了。就地取材,快捷便利,再加上那帮匠人的努力,因此造船速度很快。

    所造好的第一批新船,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初次航行任务。这次的航线是从渭河转入大江,沿江而上,然后直行西南支流,到达巴蜀和滇南地带。

    在那儿,刚刚官拜中郎将的司马相如早已经准备好了元召所需要的东西,十只船都装的满满的。然后顺流而下,沿原路返回,连来带去,千里路程,也不过几日功夫而已。

    当满帆的船队再次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的时候,所有在码头上的人都发出内心深处的欢呼。试航成功,这件事具有怎样的意义,稍微想一想,都会令人振奋鼓舞!

    这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也许会涉及方方面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长乐塬上已经专门为此成立了一支运输队伍,都是精通水上的好手,最先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大约三四百人。为首之人的名字叫做元十三,是个二十多岁的精明小伙子。他也是原先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