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章 指点(1/3)(第3/4页)  我在古代有工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起作词,潘美来了兴趣,瞧过去道:“听闻李先生诗词乃是一绝,今日要现场作词?老夫有幸了。”

    曹彬也竖起耳朵道:“是啊,李先生的词千金难求,我等能亲耳听到,何尝不是一种荣幸。”

    被捧了两句,李煜情绪上来了,大手一挥道:“拿笔墨纸砚来。”言罢,他侧头看向小周后,“待会我写完,你唱出来,给诸位将军听听。”

    王琛汗了下,你就为了卖弄下才学,居然让你老婆当中表演唱曲儿?一点节操都没有。

    果然,他看过去的时候,见到小周后眉头紧锁,显得十分不开心。

    曹彬他们没有管,直接让人拿来了笔墨纸砚。

    李煜提着毛笔站起身,浓墨一挥,一首词很快写完。

    这点王琛不得不承认,不论李煜人品怎么样,此人确实很有才华,而且还是惊天夭矫那种。

    写完后,李煜看向小周后。

    小周后不情不愿地唱了起来,声音非常的优美: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花不老,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大教长少年。”

    这首词听上去很不应景,其实都是虚指,写美好的生活画面,时间推移并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转变,“花不老”并不是真的花从不凋谢,而是在人们眼中永不凋零,“月又圆”也不是才圆,而是未见缺,只见圆。这里的描写,以心理真实去刻画生活真实,用情感真实塑造了艺术真实,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在后三句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作者把过去的感受化成独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样,花不凋、月常圆,人也和花和月一样,青春永驻、幸福常在。

    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闺词很多都有对人生的感叹和希望,但有如这首词一样热切的企盼和依恋的情绪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那时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失而弥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虽然怨深愁切,但对生活的底蕴却并未有更深的感触。而只有当他真正体味到一切将失而不能复得进,他方能真正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依恋,而这种依恋恰恰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之上的。

    毕竟亡国了嘛,根本不能失而复得。

    王琛十分理解,只是他不理解的是,这首《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应该是李煜被俘后押在京城的时候所作,怎么提前出现在这里了?

    好吧,他只想到了一种可能,又是自己穿越的蝴蝶效应。

    “好,不愧是词圣李先生。”潘美赞不绝口道。

    曹彬也道:“是啊,此词让人感觉到对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恋。”

    李继隆比较粗鲁,并不像两人那样有那么多感慨,只是说了句,“确实很优美。”

    李煜颇有得瑟,很显然,对他作的词很满意。

    这时,就连王继恩都不得不赞同道:“李先生大才。”他停顿了下,随即补充了一句,“我义子也会吟诗作词,据我知晓的两三首词,意境不在李先生之下。”

    王琛眨眨眼,心说你怎么知道我作了两三首词,随即一想便明白了,可能是通州城的曾知州为了讨好王继恩,所以每每自己有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写信过去,大概是这样吧。

    本来嘛,王继恩夸了李煜后,再赞扬一下自己的义子,很正常一件事,毕竟他算得上“老来得子”,喜爱的心情谁都可以理解。

    只是没想到的是,李煜记恨王琛刚才手表的事情,略带嘲讽道:“布洲子还会吟诗作词呢?我还真没看出来。”

    王琛翻白眼,都不想搭理这货。

    王继恩趁机道:“要不我把我义子的几首诗词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