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叫真的信王(第2/3页)  我什么没干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总算是让信王能够舒缓了一些,进而能够专注地听取他的理念。

    “东南乃膏腴之地,物阜民丰,为何会心存怨尤?”

    孟南贞苦笑连连。

    “王爷难道忘记了太祖旧事吗?”

    如同一道闪电喀喇喇在信王的头脑里炸响,导致他脸色一白,进而懊丧不已。

    他明白,孟南贞说的没错,东南的人对于大明还真的是心存怨尤。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争霸天下,最终朱元璋夺得了江山。

    可朱重八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对于曾经和自己做对过的张士诚十分恼恨。于是也就对曾经张士诚治下的苏州等地征收重税,还规定不许苏松人入朝为官。

    凭良心讲,不管当初张士诚和朱元璋打生打死如何,当地的百姓何其无辜?

    谁当皇帝,他们也只是百姓而已。

    结果呢,朱元璋却把对张士诚的恨,转移到了民众的身上。

    苏松的百姓生下来就低人一等,又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不能做官,试想心里怎么看待大明?

    哪怕后来这个荒唐的规定废除了,苏松一带也出了徐阶这样的顶级官员,可百姓心目中的怨尤那是没办法轻易根除的。

    而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真正导致东南民众对大明离心离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禁海。”

    东南的民众对大明不太感冒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孟南贞看来,就是禁海。

    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禁海的危害,已经到了极大损害东南经济和生活的地步。

    东南的百姓因此饭碗都保不住了,心中能对大明有什么好感,那才是扯淡。

    后来都说满清能够占领江山,是因为大明的上下内讧、无能,还有满清运气好等原因,但其实在孟南贞看来,相比起满清来,大明群众基础也只能算是一般般。

    纵观满清入关之后对南明的一系列的战争就能够看得出来,基本上抗清的人,都是那些不甘心于丢失权力的士大夫基层。而民众自发的抵抗,其实少之又少。

    因为对于民众来讲,谁来做皇帝没有什么区别,大明也没有多好。

    可怜的大明,正统的时候收不上来钱打仗。偏居一隅的时候,又不得民心,守不住江山。

    不过说到禁海,信王却有的说了。

    “我大明富有四海,无所不包,相反海外腥膻遍地,洪荒穷苦,太祖他老人家也是怜悯百姓,所以才定下此策。难道你认为不对吗?”

    说话间,他的语气也锐利了不少。

    指摘朱元璋的做法不对?

    孟南贞又不是昏了头了,当然不能这么干。

    这可是大明,他要是真的这么说,信王当场就能砍了他的脑袋。他就算是不怕死,但也不是这么找死的。

    “太祖时,大明初立,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对于当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恢复民生。实行禁海之策,巩固人口,休养生息,这是太祖他老人家的英明之处。”

    “哼,算你有自知之明。”

    听到孟南贞对朱元璋极尽赞许,信王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点。

    今日的对话中,孟南贞话里话外都把朝廷给贬低的一无是处,好像大明就是原罪一样,这让信王的内心极度不安。

    身为统治者的他,最怕的就是民心浮动,欲行不轨,威胁到大明的江山安危了。

    奈何他却不知道,孟南贞赞颂朱元璋,并不是就服软了。

    “可是王爷,这个世界是会变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情况已经和太祖时期,相去甚远。今人还抱着曾经的想法去治理江山,那是要出大问题的。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