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九龙山麓(第1/2页)  寻找石达开宝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城区找了十多天,本以为满载而归,不曾想,五个人扛了个大大的鸭蛋回来,实在是令人沮丧。好在大家生性乐观,天天往外逛,权当是旅游吧。况且,几个好哥们嘻嘻哈哈走着也并不无聊,更不要说甜到发腻的华叔和艾青了。

    休息之余,大家用手机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决定转移阵地。当年石达开除了在城中驻扎了一段时间,在九龙山一带还和湘军激战过。如果战局不顺,就地埋宝藏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他们在赣湘浙辗转频繁,战事颇多,具体细节虽不为人知,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华叔他们也只得去走一趟了。

    大家搭车来到九龙山,发现这里山高林密,鸟语花香,如果不是寻宝,这里倒是个探幽的好去处。可是,在这茫茫林海去找那么一个深埋的宝藏,这简直比让学渣去一大堆题目里找出标准答案来还难。

    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抱怨,不如行动。路在脚下,希望永远在前方!

    其实,九龙山现在开辟成了一个旅游胜地,好像早年红军闹革命时这里是苏区,现在主打红色旅游,这不,路上来来往往的游人说明了一切。

    巍巍群山,莽莽林海,置身其中,更觉自己的渺小。摆在大家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随大流,跟着旅游线路走,除了饱眼福,估摸着不会有什么收获,因为已经开发的地方有“宝藏”也早就露馅了。另一条路就是大家扎身丛林,探幽寻秘,看能否找到些许端倪。但这又有点瞎猫去碰死耗子的感觉,何况林子这么大,山峦叠嶂的,不要到时耗子没逮到,猫掉坑里了。安全起见,华叔决定先跟着旅游线路走,适当的地方再稍微探足一番,比起宝藏,人身安全才是最大的财富。

    时值七月下旬,天气本已炎热了,但身处这高山林海之中,竟是充满凉意。恰逢暑假,小一点的孩子爸爸妈妈牵着,大一点的少男少女三三两两呼朋引伴而来,给这静谧的青山增添了许多的青春气息。

    和尚三人一马当先,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打前站,华叔和艾青则悠哉游哉地跟在后面。之前贱人现学现卖,向大家“科普”了一下摸金校尉寻宝的诀窍,虽然石达开这个宝藏并非像有陪葬品的古墓一样,但林海之中,埋好东西总得做个又好记又不显眼的记号吧?贱人这一套理论或许可以给大家一点灵感。

    大家一边随着人流往前踱着步,眼睛却像侦察相机似的扫视着可疑的山山角角,深坑古树,那眼神,啧啧,抬头似望眼镜,低头赛显微镜,007特工都要自愧不如了。

    前面一堆人围在一棵百年古树前看热闹,只见这树枝繁叶茂,呈双层蘑菇状,也无甚稀奇,旁边一个牌子上介绍说为“红宝树”,当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俘虏的十多名红军指战员和苏区干部在此树下被国民党屠杀,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故此得名。看到这介绍,本来嘻嘻哈哈的一干游人一下沉默了,空气凝重了几分,今天的好日子与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是分不开的。

    再往前,路两边还能看到一些浅沟一样的战壕,旁边标牌上显示是红军时期所挖,至于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湘军激战,那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且冷兵器居多,在这深山之中,战壕作用不大。风雨沧桑,红军时期的战壕都显得如此荒凉破败,更不用说百多年前的天国足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风雨潮流之中了。

    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不觉来到一个叫“仙姑潭”的水潭边,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途径此地,适逢大旱,人畜饮水困难,仙姑为救百姓,以荷花滴水成潭。而在革命时期,苏区严重缺医少药,红军战士长期风餐露宿,许多人染上了皮肤病,用此潭清水清洗皮肤,不久痊愈,故又名“红军泉”。边上的游人争相取水饮之,只觉甘甜清凉,令人毛孔都舒服得缓缓打开,就差躺在凉席上休息一下,让人敲敲背,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