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治军之道求首订,多谢(第1/3页)  水浒大寨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朱武便把要跟随王伦到梁山泊安身的事情,对陈达和杨春说了。两人敬重王伦的本事和义气,早就心生向往,如今能投奔梁山大寨也十分高兴。

    将少华山三杰收入囊中,王伦也为梁山的壮大感到高兴。为了不使朱武三人寒心,承诺给朱武三人每人千两银子作为后用。同时承诺给一起跟随到梁山去的兵士,每人五两银子安家。

    这时王伦也将梁山上已经有了一位军师的事情对朱武如实相告,便是金剑先生李助。朱武头一日就听石宝提到过金剑先生李助,知道是以武艺见长,因此并不以为意。反而下定决心要在梁山,大展手脚。

    这日王伦吩咐石宝、史进跟随陈达去把少华山的兵士登记造册,让张青跟随杨春清点山寨大小物资。他与朱武得了空闲,在少华山聚义厅中喝茶谈心。

    少华山如今普通兵士也有七百多人,如何把这些人也全部收为己用,是王伦现在考虑的重点。

    朱武智谋出众,兵法精通,王伦便向他请教带兵之道。

    “统兵的关键,在于威信二字。无威令不行,无信行不果。所以对带兵者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王伦所说的,还是兵法中的内容:赏小取信。

    解试开来就是要取得下属的信任,最有效的方法是“赏小“,在一些众人不在乎或是不注意的小节上进行奖励。这样效果最明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哥哥说的是!“朱武喝了口茶说道,“这赏小是取信之不二法门,秦朝商鞅变法时便用了此招。传说当时商鞅担心贸然变法,百姓不会相信。于是就在城门里放了一根木桩,承诺谁扛起木桩搬到另一个城门,就赏金子。众人都觉得此事简单,不知真假,一时议论纷纷。正在大家议论的时候,有一个人大胆地扛起木桩到了另个城门,果然就得到了金子。从此,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就增加了,变法进展十分迅速。“

    听了朱武的话,王伦暗暗反思。他现如今能做到的还是在散财聚人的阶段,如何赏小取信还要多多学习。现今梁山头领日益增多,已经有二十多人,等将来除了梁山原本的一百零八将,还会有其他许多英雄。如何取信于人,拉拢人心,身为上位者必须考虑。

    朱武讲了一个典故,王伦平时就好讲古,此时也按捺不住。“军师讲了一个战国的事例,王某也讲个亲下得人的掌故。”

    朱武知道王伦学识渊博,也想听听王伦要说的故事。“哥哥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非是其他,这是名将吴起的事情,想来军师也知道。吴起担任将领期间,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吴起是战国初期军事家、改革家,是中国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他的兵书吴子与孙武的兵书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之后的历代兵家必首推“孙吴”,被尊为兵家“十哲”。

    这个事例王伦还是在后世各种的心灵鸡汤上看到的,当时看了也心有感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别人奇怪,这位母亲对人解释说当年吴起替她丈夫吸吮毒疮,她丈夫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战场上。如今吴起又替她儿子吸吮毒疮,她怕她儿子也战死沙场,所以才哭。“

    “哥哥这个掌故恰到好处,为将者雨不披蓑雪不穿裘,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自然军心所向。”听完王伦的话,朱武肯定了一句。

    紧接着朱武又叹息了口气,转过话来说道:“不过此事也有个难处,难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