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节祸福相依下(第1/2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聪明了,大才呀。

    有这样一腔热血忠心报效的年轻臣子在,俺这个皇帝当得一生也不会太辛苦了。

    哥哥能当官。赵岳也有办法助其赢得赵佶的欢心重视,能让哥哥在中进士,甚至不用中进士,都能迅速当上大官。可太小了,数年内不用指望哥哥能有实权。这期间的空档就要指望权邦彦在朝中接应。

    对赵廉和马公亮则是震惊。

    赵佶愣了一下,看着自信满满,推辞很坚定的赵廉,略一琢磨,不禁笑了,又看马公亮。

    他提拔了高求负责皇宫安全,有宠信之因,也是无人可用。

    看来和联有点相似,也是上天的宠儿啊。

    两少年还小,但权邦彦必须立马用上。

    赵佶没有问字典的事,反而隐隐考较起三人的学问和身世家庭。这对他这个文化皇帝一点难度没有。

    象他们这般大的乡下孩子只怕还在玩泥巴捉鱼摸虾呢。

    赵公廉稍稍松口气,向皇帝拱拱手恭敬道:“回官家的话,学生不要官。学生要自己凭真本事中进士。那样效劳陛下,学生更心安有劲。”

    笑了一会儿才缓缓气,似颇有感触道:“说得好。联都有些羡慕你们了。”

    赵佶坐在那里悠然自得地喝着茶,等待字典发明者三人叩拜完毕。

    “不要有顾虑,大胆直言无妨。”

    对这种在官场打滚大半生的老官僚,赵佶也得防备着。得有人制衡他,更得有人代替他。

    “平身吧。”.

    哼哼,有这样的天才神童帮助,凭联的聪慧和才华,会当不好这个皇帝,治不好国家?

    他生在平民之家,与朝中毫无关系和牵扯,正合联用。莫非他是上苍诸神明特意派来助联的?要不怎么偏偏就姓赵,还在这个时候有力地帮了联一把?

    怪不得这两孩子十一二岁就中了乡试,接着又是府试高中了秀才。

    这话要是叫其他皇帝听了,不说感觉不被尊重,也至少会认为马公亮轻挑不堪重用,说不得心中不喜,甚至会以大不敬责罚。但赵佶却哈哈大笑起来。

    把根本与亲信不沾边的蔡京从地方佐官一步拔升为首相,依靠老蔡对自己的恩遇感激之心和老辣才镇住朝局,勉强坐实宝座。这也是无人可用,不得不为。

    保护培养好了,绝对是治国强助。

    赵佶微微点头,突然笑着问:“听说你和赵廉还是义兄弟?”

    轮到权邦彦同样推辞这样当官。他同样有信心凭自己的学识中进士,而且就在今年参加京试。过去如果说还不是那么自信,现在有两小友的影响,更有皇帝的赏识,又身披圣环,再没信心中进士就太扯了。

    之前,他在翻看字典,想着怎样把此事的利益最大化,没留意三个草民学生进来,童贯也没说三人的年纪,只很有良心地夸奖说三位学子都很有才华,都可能是陛下喜爱的栋梁之材。此刻,赵佶才惊讶发现三个人中居然有两位还是半大的孩子。

    年轻人,光看着就顺眼。那些墓气沉沉的老货,哼。

    “你们一心为国,忠心可嘉,又制此文化利器,有功于国,应该褒奖。联想封你们官。你们都说说想当什么官呐?”

    “好。都是人才。公廉、公亮、邦彦?名字也好。”

    招呼了一声,然后赵佶就稍愣了一下。

    这也是赵岳拉权邦彦入伙分功的原因之一。

    这大点就等着京试了?

    小人言谈举止一板一眼,从容不迫,谈吐清晰悦耳,条理分明,可谓有胆有识,有些刻意在模仿大人,显然是想让联感觉他不是个毛孩子而轻视,看着让人喜气喜欢。

    心里闪过一个疑问。

    礼仪很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