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0万寿节闹剧(1)(第3/4页)  重生为后之皇后在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顾安啊,哀家怎么听说你家闺女不太老实啊!先是管候府里要了一大笔的银子,又仗着皇上赐的身份总欺负她姐妹,怎么的?我怎么听说她还把定远候的手给打断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顾安听完后鼻子差点没气歪了,他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一定是老屈氏在背后告他们的状了。

    另一个要被气吐血的还有顾毓,他正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老屈氏,觉得她疯了。

    唐氏没进宫就没人反驳了?你当顾安是死人吗?你想败坏人家名声也用个好点的方法吧!这也太低级了,不用查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要是顾安不顾一切把事情都说了出来,那后果是他们家能担的了的吗?

    现在的老屈氏也不怕顾毓了,一脸兴奋地看着顾安,眯起的小眼睛里闪过精光。

    呵呵,不管你怎么说都不会有人给你作证,只要我咬死了这些事,你只能干瞪眼,我就不信了,你顾安敢在这个时候和我决裂,一顶不孝的帽子就能压的你喘不过气来,你敢把事情说出去,候府好不了,你也跑不掉。

    顾安,这个锅你是背定了。

    老屈氏想的挺好,只是没想到,有些人并没有按她的套路来。

    顾安起身走到大殿中央跪了下去,重重地朝魏文帝磕了一个头。

    “臣原本什么都不想说的,可现在却不得不说了,既然太后问了起来,那就请恕臣直言了。”

    说完,顾安转头又朝顾毓和老屈氏的方向磕了个头,“儿不孝,请父亲大人恕罪。”

    顾安也不管顾毓纠结的面容,又转回身跪好,低头开始阵述。

    “回太后娘娘,自臣入京以来时常觉得惶恐,觉得今日之官位臣无力承担,实在是有负皇恩,因此每日都心惊胆战,如履薄冰,每做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能不开口绝不多言,每日勤学不缀日日在房中渡过,连后院都很少进。臣之所只希望无愧于皇上的信任,因此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臣深知京城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高官众多,世家林立,每十个人里就有可能有一位贵人,因此教导子女时也越加严厉,告戒他们小心行事,希望不要给家族惹来祸端。

    好在臣之儿女孝顺,非但没有埋怨臣不让他们出去,还严于律已督导奴才不给家里惹事。因此太后所问之事均为无中生有,无论是谁跟您说的都骗您的,其心可诛。

    臣承认,臣之一家回京后是从候府拿了七万八千八百两银子,可那些银子都是臣离家多年应得的月例,并没有多出一两。臣自打出生以来就没有拿过月例银子,这还是臣第一次拿到月例。臣少小离家,在边关多年,也并没有月例可拿,府中月例一纹都没见到。臣自知已成年,军中发放之粮晌已够臣维持生活,因此从未向府里索要过,这些银子也就算了。

    可臣已经娶妻生子,在常州和边关多年也未曾见过府中送来月例银子,反倒是内人每年都会将臣之粮晌一纹不差地送回京中,以示我们的孝心。

    不怕皇上和太后笑话,臣这些年都是由内人养活的,我家夫人一纹银子都没见到我的,更何况是花用?

    回到京城后我们一家身无分纹,是皇上仁慈补给了内人嫁妆,可臣要是还身处外面也就罢了,臣已归家,怎可还花用妻子的嫁妆过活?因此就向府里提出将这几年的月例银子一起算给我。

    七万八千八百两银子很多吗?臣每年交回候府的粮晌有多少户部和兵部都应该知道吧?

    再有,臣之女儿顾嫣生性冷淡,对人对事均少有让她上心的,只要不犯到她头上,她向来是懒的搭理,要是看不上眼的,就连话都不会说一句,又何谈去欺负姐妹,恐怕我家闺女连她们的样子都没记清楚。

    臣知道,顾嫣行为大胆,她之所思有悖常理,可臣却认为她说的很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