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大变革时代(第2/3页)  风雨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杜中宵一切配合。

    乱哄哄闹了近两个月,杜中宵的河曲路原军队已经七零八落,将领效用抽走近七成,连架子都搭不起来了。属下新调来的军队六万,还有自愿不再当兵的除役禁军三万余户。

    面对这种大变,党项老老实实,不断地加固城池寨堡,根本生不起进攻宋军的心思。契丹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对峙,生怕宋军突然支持一方,严守边界。乱哄哄的军改,边境地区却特别地安定。

    五月中旬朝廷正式下诏,京城中设炮兵、骑兵和步兵三所学校,培训所需军官。同时在胜州设一所学校,杜中宵兼管,培训河东、陕西路两路的军官,局势慢慢开始稳定下来。

    紧接着,刘几与秦凤路经略使张昇互换,改任秦凤路经略使。张昇为河曲路经略副使,兼任刘几所任的河曲路军队原军主。

    看着刘几远去的背影,杜中宵揉了揉额头,问身边的李复圭:“突然之间,河曲路多了这么多张吃饭的口,运来的粮草够吗?”

    李复圭道:“回经略,粮草倒是充足。只是现在火车只到胜州,丰州还未修通,粮草都堆在了胜州城里。实在没有办法,新来的人只能聚在胜州,每日里是非不断。”

    杜中宵道:“吃上饭,保证不会有人饿肚子,是第一要务。这件事做好了,我向朝廷为你请功!保证了吃饭,才能想别的。现在人手充足,物资运不出去,速速组织他们先修路。我与京城来筑路的人商量了许多日子,除了到沙州外,第二条是从黄河以南,修到河州,再从中间修到黄河岸边。今年能把这几条路修通就算不错了,其余不能多远。”

    李复圭道:“经略,如此做,营田怎么办?”

    杜中宵道:“先在胜州附近营田,其余各州等路修好了再说。胜州土地平旷,又不缺水,暂且安置五千户,以安人心。其余丁壮,全部都去修路。保证他们吃好,给些工钱,不要心怀怨恨。”

    李复圭称是。现在杜中宵手下人手缺得厉害,军队以外的大量事务都由李复圭在负责。

    走到城门前,李复圭突然道:“经略,若是要营田,为什么路要修在黄河以南呢?从胜州到河州近千里之遥,所过多是无人之地,又不能垦田。何不沿着黄河,一路修过去?虽然远了些,利于营田。”

    杜中宵道:“若是修在黄河以南,为了防黄河水道便迁,必然要远离河道,那不如直着到河州。若是修在黄河以北,不只是远了许多,还要过河,渡口每日运货物太少,黄河上修桥谈何容易?”

    原来在襄州的时候,因为汉水阻隔,就限制了铁路运输。再多渡船,也无法与路铁路相比。铁路好不容易在河曲附近选了合适位置架起桥来,不能再被其余渡口限制。这条铁路以后会成为勾通东西的天下大动脉,方便营田可由支线完成。

    杜中宵的印象里,这一带的东西大动脉,应该是在黄河以北,阴山之下,迷惑了一阵。最后终于想明白,且不说技术上的差路,经济格局就与后世不同。后世的铁路在黄河北,是因为那时北方的经济重心在幽州一带,当然走黄河北通那里。现在经济重心在两京,那就要走黄河以南,而后南下到中原。

    后世这里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是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个世界,就变成了胜州和丰州。丰州代替了后世的包头,由于经济重心在中原,胜州代替了呼和浩特的位置。

    想通了这一点,这一带的交通布局,才最终定下来。

    一进城门,就见到城中空地上到处搭着帐篷,街道上人头攒动。还好大胜之后,这里到处都是欣欣向荣荣的景象,李复圭和包拯管理谨细,并不显得混乱。铁路运来了大量物资,养活这些人吃饭,对朝廷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铁路不但运货快捷,通达远方,与以前的运输方式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