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康熙生疑(第1/2页)  太后升级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国朝初定,大清与蒙古的关系就是一个雷点,谁掺和进去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太皇太后尚在,谁要打压蒙古就要受到她的报复,可是满洲大臣们也不肯支持他们,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头上找一个祖宗,康熙也对蒙古极为警惕,不过碍于皇祖母的缘故不敢大肆出手。

    太皇太后也知道孙子的心思,所以她只能找一个新的大清与蒙古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再立一个蒙古皇后。最好这个蒙古皇后能生下子嗣,否则像她的侄女孝惠章太后那样,没有孩子只能成为一个吉祥物。

    不过康熙隐约也知道太皇太后的打算,不过现在康熙已经有了嫡子,自然不肯再立一个蒙古妃子,即使是为了诸位皇子的安全,康熙也更不能让后宫多几个蒙古妃子。

    康熙知道他的皇阿玛后宫中子嗣凋零,多灾多难,这里究竟有多少蒙古妃子的手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甚至连自己的皇祖母都在其中插手。怎能不让康熙胆寒,连他都是因为自小养在宫外,即使如此,他也患上了天花。

    要康熙说他的皇父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没让后宫中的蒙古妃子生下孩子,否则以他皇祖母的性情,哪能容忍他皇父这么多年,早就将他皇父给废了立蒙古妃子生下的皇子了,连他都不一定能活到登基。因此康熙自然不肯让蒙古妃子再次充入后宫。

    而且太皇太后所说的大清与蒙古联姻,康熙一个字都不相信。看这次太皇太后选的秀女不是科尔沁的人也与科尔沁有关。而蒙古可不是只有科尔沁,多年来科尔沁凭借着与大清的关系,占了多少水草丰盛的牧场。

    得到了这么大的利益,但本身科尔沁军事方面的实力并不是特别高,还不是凭借着大清的威慑才立足。

    在蒙古科尔沁的女儿们嫁到各部,后来的大清公主抚蒙政策多半借鉴科尔沁。科尔沁在草原上立足的根本就是强大的姻亲关系,而非是勇猛的战士。

    与其他不同的是,科尔沁闻名于世的多是女人,如孝端文皇后哲哲,她以侧福晋之礼嫁给皇太极,后来被册封为皇后。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常常被称为孝庄太后的顺治帝的生母,生下顺治帝福临得以封后。还有皇太极最爱的女人宸妃海兰珠。

    因此在崇尚勇武的蒙古大草原上,科尔沁并不能够服众。

    康熙发现在大清与其他蒙古诸部的交往中,科尔沁在其中起到的角色耐人寻味。在太皇太后掌权后,除了科尔沁部,其他的蒙古诸部与大清的关系日渐疏远。

    如嫁给太宗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当时地位上在孝庄太后之上,她是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原为末代可汗林丹汗囊囊福晋,生子阿布奈。天聪九年金军包围林丹汗的族人,准备正式征服察哈尔。新守寡的囊囊太后为了族人的性命向后金大汗皇太极让出北元的玉玺。也是孝庄太后敌人之一。

    随着懿靖大贵妃在孝庄掌握权力后,她所代表的势力逐渐与大清渐行渐远。之后因为董鄂妃的缘故,懿靖大贵妃更是恨极了孝庄太后。董鄂妃原本是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后来顺治帝福临抢夺弟妻,博穆博果尔死因不能说是没有孝庄太后的手笔。懿靖大贵妃与孝庄太后更是反目成仇,她指使自己的长子阿布奈(林丹汗儿子)对科尔沁多番打击,孝庄太后奈何不了懿靖大贵妃,也只是眼不见为净。

    后来在康熙八年,孝庄太后告诉康熙要除掉阿布奈,因为他疑似有叛乱之举,康熙并未怀疑孝庄太后的话,就以多年不朝觐等为由,削其亲王爵,将其监禁于盛京,并令其子布尔尼袭爵,将安亲王岳乐之女嫁予他为妻。

    康熙作为一个帝王所想的终究与孝庄太后一个女人不一样,孝庄对懿靖大贵妃这个抢夺自己丈夫的女人深恨不已,只要找到机会就要打击她的势力,出于女人天生的嫉妒心,孝庄太后对这个更得夫君看中的女子极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