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宫中动静(第1/2页)  太后升级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熙回宫后,已是晚间,走到乾清宫,梁九功在后面连忙招手让宫女将圣上的常服拿来,伺候康熙换上衣服。康熙一边换衣服,一边问道:“皇祖母休息了吗?”康熙自幼被孝庄太皇太后派人抚养长大,康熙也十分孝顺,日常晨昏定省从不缺少。

    梁九功连忙答道:“启禀皇上,刚才慈宁宫派人说太皇太后已经歇息了,皇上不必再去请安了。”

    康熙心知近来太皇太后心情不好,自康熙九年慧妃去世后,太皇太后就开始心情暴躁。慧妃原本是孝庄太皇太后为康熙挑选的皇后,自小在宫中长大,与皇帝可谓是青梅竹马。太皇太后吸取了当初他的儿子福临的教训,让慧妃与皇帝培养感情,意图影响康熙,让其不排斥立慧妃为皇后。可康熙毕竟是天生的帝王,儿女私情怎能控制住他,康熙心知大清绝不能再出一个蒙古皇后,因此迟迟不理太皇太后的安排。

    直到因为四大臣辅政,太皇太后为了拉拢索尼,不得已将皇后的位子交给赫舍里家。可慧妃依然被留下,太皇太后此时仍没放弃立慧妃为皇后。也因此,康熙并没有册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妃,而当时遏必隆的女儿已经被立为妃。

    康熙九年慧妃意外落水而亡,太皇太后得知消息,被打击的不行。让康熙追封其为慧妃。康熙念在亲戚关系,而且慧妃待在皇宫中多年便同意追封

    。而且慧妃去世的缘由绝对有问题。康熙深知这事与皇后脱不了干系,毕竟太皇太后一直想着慧妃成为皇后,甚至其他八旗妃子背后的家族都插了一手,毕竟满洲贵族们也不愿后宫再出一个蒙古皇后压在所有满人女子头上。

    不过康熙也因此忌惮皇后起来,毕竟连当初他皇阿玛留下的暗卫都没查出什么来。

    说起来按辈分来说慧妃可以说是康熙的表姑,慧妃是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的女儿,三等台吉阿郁是孝庄文皇后的堂叔额德的儿子,也就是说慧妃是康熙帝的远房表姑。而慧妃与孝惠章太后亦是姑表亲。在野史上,有康熙纳姑为妃的传言,就是指的慧妃。

    不过康熙自小受汉学熏陶,对于这种类似**的关系非常厌恶,在康熙潜意识里,他是绝对不会立慧妃为后的,立为妃还好,立后影响就太大了。因为这样会让康熙成为史书上的笑柄。而且此时汉臣也不愿康熙立姑为后,本来清朝统治者就是少数民族统治,到时会有更多的人借此打击满清,借机造反。

    就算是孝庄太后,因为皇太极算得上是她的姑父,也让人诟病。孝庄太后此时在民间的名声也没想象的那么好。此时理学盛行,别管史书上把孝庄太后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个出名的女政治家。很多反清复明的人就以此攻击满清。民间也传出了许多关于孝庄太后的艳闻。如劝服洪承畴之事。

    也因此孝庄太后的打算落空,正好今年选秀,太皇太后的心思又活了起来,想要康熙在纳几个科尔沁蒙古的秀女入宫。康熙从小就见到后宫蒙古妃子嚣张跋扈的一面,他的母妃就被欺压的厉害,后宫中几乎无满洲女子的立足之地,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康熙也不愿后宫中有蒙古女子出现,然后就与太皇太后的关系僵了起来。

    康熙自康熙八年擒获鳌拜后,将手中权力看的越发重要,旁人不得沾染。康熙也不愿再去慈宁宫接受太皇太后的劝说。

    康熙听过也就作罢。走到御书房,开始批今日积压的折子。梁九功见状连忙吩咐宫女上茶。待在旁边随时等候康熙吩咐。

    慈宁宫

    此时慈宁宫灯火通明,苏茉儿看着歪在榻上躺着的太皇太后有些无奈,“主子,皇上恐怕不会来了,要不您去床上休息吧。”

    “现在皇帝大了,翅膀硬了,不再听劝了。”太皇太后轻抚着额头。皇帝和他的阿玛一样,不再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